投资财险公司竟不如存银行定期?行业动态
近些年,诸多资本竞相布局财险业,但对于老板们来说,投资财险公司真的是一笔划算的买卖吗?从目前来看,老板们显然是要扎心了,2017年73家非上市财险公司年报数据显示,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只有1.9%,而同期,银行一年期定存利率都有1.50%,两年期定存利率更是达到2.10%。投资财险公司竟不如存银行定期?
事实上,ROE表现尚佳的非上市财险公司并非没有,只是财险业分化日益加剧,有限的优异者之外,更多的则表现惨淡。
是时候寻求改变了,就在5月10日,原安邦保险集团董事长吴小晖被判入狱18年,而另外一些保险大鳄仍在等待审判,利用保险公司迅速造富的神话破灭了,真正考验险企“赚钱能力”的时代已经到来,而ROE(净资产收益率)无疑是一项重要指标。那么哪些财险公司是表现最惨淡者,又有哪些才是全中国“最会赚钱”的财产险公司?
最惨淡者谁?
73家中小财险公司盈利者不足六成
盈利中枢下移
数据统计显示,73家财险公司中,42家实现盈利,占比为57.5%。从分布角度看,盈利中枢整体下移,七成公司盈利金额在一亿元以下,2016年这部分公司占比还不足六成。
盈利公司分布情况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从“净利润5亿元以上集团”消失的两家公司是天安财险和永安财险,利润缩水严重:天安财险从2016年的6.8亿元缩水至0.85亿元,永安财险则从6亿缩水至3亿。两家公司均陷入承保亏损的状况,尤其是难以摆脱车险经营困境。
共计31家飞上市财险公司亏损,亏损金额过亿元的公司有16家,较2016年增加6家,浙商财险、燕赵财险、中煤财险和富邦财险四家公司连续两年亏损过亿。2017年,亏损超过2亿元的公司分别为建信财险(-2.3亿)、燕赵财险(-2.6亿)、国任财险(-2.7亿)、安心财险(-3.0亿)和浙商财险(-9.0亿)。
浙商财险已连续两年排名最末,2017年亏损9亿元,2016年亏损6.5亿元。2017年,浙商财险保费收入排名前三的险种车险、企财险和责任险全部承保亏损,其中车险业务亏损2.7亿元,预计保证险仍有大量遗留赔付成本,虽然公司实现1.2亿元投资收益,但仍难逃亏损梦魇。
安心财险略优于浙商财险位列亏损第二位。其2016年亏损0.7亿元,2017年亏损3.0亿元,且公布的前五大险种全部承保亏损,其中,意外险和健康险亏损额均超过7000万;车险业务保费收入2.7亿元,承保亏损1.25亿元,综合费用率超过150%。承保不利的情况下,安心财险2017年投资收益也仅有0.24亿元,弥补作用微乎其微。
车险不给力。其他出现亏损的公司原因各异,有的是历经更名、董事会变动等因素一波三折;有的是新公司尚处于成长期;有的则是赔付支出增加等;但车险折戟几乎是共性原因。
2017年,财险行业车险的综合成本率99%,与农险一起构成了行业利润的核心来源,然而上市险企对行业报表贡献强劲,反观非上市险企,却是另一派惨淡。已公布车险业务经营结果的近50家公司中,仅有大地保险和阳光财险实现了承保盈利,规模偏大的国寿财险亏损5266万元,中华联合亏损2.6亿元。随着2018年商车费改的坚定深入,市场费用刚性维持高位,保费充足度走低进而推高赔付率,预计非上市险企今年的车险业绩将继续下滑。
非车险也不给力。非车险业务中,业务量居前的有五大险种,分别是责任险、企财险、健康险、信保、工程险和意外险。公布数据显示,仅企财险有6.8亿元的承保利润,其中英大财险一家独揽6.9亿元承保利润。责任险亏损最为惨烈,合计亏损超过11亿元。信保业务近几年快速发展,但是以风控为核心的业务属性使得险种经营冰火两重天,大地保险连年盈利,阳光财险连年亏损。
吃奶酪者谁?
财险市场马太效应愈发显著
规模冲动其实是理性选择?
73家非上市险企,共实现净利润39亿元,其中保险业务收入在100亿元以上的公司6家,合计盈利49亿元,分别为国寿财险(8.1亿元)、中华联合(13.5亿元)、大地保险(11.8亿元)、阳光财险(14.1亿元)、天安财险(0.9亿元)和华安财险(0.4亿元)。其余67家公司合计亏损近10亿元,财险市场的两极分化和马太效应真是没谁了。
下表列示了不同保险业务收入的区间内,盈利公司的占比情况,显然,非上市财险公司的业务规模与是否盈利呈明显正相关,领头羊集团全部实现盈利;保险业务收入越少,盈利公司比例越低。从这个角度来看,保险公司的规模冲动或许是一种理性抉择。
盈利公司的规模分布情况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农险已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太保、国寿财、大地纷纷发力农险业务,保费增幅均在40%以上。安信农业(1.36)、安华农业(0.04)、国元保险(2.8)、中原农业(0.26亿)、中航安盟(0.47)五家主营农业保险的公司全部实现盈利,除安华农业外,其他四家公司ROE均高于平均水平,恰恰是安华农业在多家公司中车险业务占比最高达到45%,引致大额承保亏损,拉低了收益率。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外资财险公司属于财险市场一股小势力,市场份额徘徊于2%上下。他们从不直面鲜血淋漓的市场,绕开血拼的车险市场,利润是唯一的目标和执念。纳入统计的21家外资公司中,12家实现了盈利。2017年净利润超过0.5亿的21家公司中,外资公司也占据四席,分别是美亚财险、三井住友、史带财险和劳合社。四家公司的投资收益均小于净利润,承保都呈现正拉动作用,有别于大多中资公司投资补贴承保的现状。从业务种类来看,外资公司主要依靠企财险和责任险、意外险以及分保业务。
万绿丛中一点红在哪里?中石油专属保险。2017年保险业务收入6亿元,承保微亏,但依靠投资收益约3.5亿元,实现净利润约3.6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注册资本金高达50亿元,总资产121亿元,与老牌财险公司永安财险鼓旗相当,且有84.6亿元的资产以货币资金的形式存在,“不差钱”显然是其实现盈利的重要原因。
“最会赚钱”者谁?
阳光、美亚和安信
对于企业来说,ROE至少要跑赢银行利率才算是勉强及格,2017年,73家非上市财险公司净资产收益率(ROE)平均水平仅为1.9%,虽然勉强跑赢银行一年期定存利率,但对于股东而言,这样的表现无疑相当惨淡。(注:在本文中,ROE是简单计算的结果,只是以全年净利润除以年末净资产)
2017年73家非上市财险公司ROE分布情况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从ROE在各个区间的分布来看,达到行业平均水平及以上的共计26家,但在5%及以上的只有20家,达到10%以上的更是只有3家,显示大多数财险公司盈利能力堪忧。
从ROE来看,2017年盈利能力最强的三家非上市财险公司无疑正是ROE排名最为靠前的三家险企,分别是阳光财险(12.3%)、美亚财险(11.7%)和安信农业。阳光财险代表规模力量,安信农业代表专业力量,美亚则代表管理力量。
不过这三家非上市险企与两家上市的寡头险企相比,也还存在一定差距。2017年人保财险ROE为15.7%,而平安产险更是高达20.0%,均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从股东性质来看,外资财险表现较佳,2017年ROE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险企中,10家都是外资险企,在全部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26家险企中,占比近四成。而目前国内的外资财产险共计22家,也就是说有接近一半的外资财产险公司达到行业平均水平以上。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净利润逆势而上者。统计显示,在69家具有可比数据的公司中,净利润同比增加的有38家,增幅明显的有亚太财险、阳光财险、中华联合和鼎和财险等。
2016年,亚太财险亏损4.5亿元,55亿元的总资产规模只收获了1.65亿的投资收益,加之承保的高额亏损,一片惨淡。2017年,公司扭亏为盈,实现0.14亿元的净利润,投资和承保双双大幅改善,改革重塑开始显现成果。
中华联合财险2017年净利润13.5亿元,较2016年的9.1亿元提升近50%;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6%,扭转了业务负增长的窘境;净资产收益率达到6.7%,同时甩掉了历史天量亏损的包袱。
附表:2017年非上市财险公司ROE排名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