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变阵: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假期荐读③行业动态
编者按:
2018年是中国金融监管的大调整之年,“一行三会”变成“一行两会“,相关职能也进行了重新的分配,随之而来的是就是人事的巨大变阵,恰逢保险业因为转型而陷入保费负增长,两大因素叠加之下,2018年的保险业更显迷茫。
目前,银保监合并之后的人事调整仍在进行之中,未来的保险监管是什么样的,未来的保险业是什么样的,现在保险公司应该如何应对眼下的困境,每个人都想知道答案。
点击标题 查看原文
裂变与重组——详解中国金融监管40年沿革
2018年3月13日,《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提出,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职责整合,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责是,依照法律法规统一监督管理银行业和保险业,维护银行业和保险业合法、稳健运行,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金融稳定。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拟订银行业、保险业重要法律法规草案和审慎监管基本制度的职责划入中国人民银行。不再保留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地方层面,地方金融监管局开设设立。21世纪经济报道去年10月独家报道,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以后,中央要求各地金融监管部门(包括地方金融办、地方金融工作局等)加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牌子,监管职能将持续加强,与一行三局形成错位监管和补充。
金融监管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如果一味治标不治本的话,结果一定是“按下葫芦浮起瓢”。
当监管部门发起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的时候,主要对象是 p2p。但令人意外的是,p2p 迅速转身现金贷。成立仅 3 年的趣店火线赴美上市,更把现金贷推向了争议的风口浪尖。高调往往会被惩罚,监管风暴随即而至。
现金贷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但遗憾的是,我们的监管却总是在两个极端之间跳跃。
未来的保险监管:央行徐忠谈有效金融监管体系带来的启示|慧保导读
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之后,保险监管是个什么形势,是保险行业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根据媒体报道,银保监会目前正在进行各项整合,目前的保险监管政策基本是延用原保监会政策体系,此次机构改革所涉及到的人民银行的宏观审慎监管和银保监会的微观行为监管,都尚未露出真面容。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局局长徐忠公开发表了《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探讨》,十分有必要加以认真研究,窥一斑而知监管政策全豹。
徐忠是人民银行金融研究局局长,人民银行的特点是高度重视金融理论、实践研究,高层们大多学术功底深厚,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银保监成立,七大猜想带你看保险新图景
在尘埃与曙光升腾的时刻,商业世界的人们喜欢谈论“非连续性”,认为未来的变化更加多维,不再是线性和可预测的。狡猾的算命先生总是使用模棱含糊的语言,让人对事实产生确认偏误。
今天,『慧保天下』带大家来一场预测未来的“真心话大冒险”,提出七大猜想,刻画未来的行动逻辑,而不必纠结于言中或落空。毕竟,“知道很多道理,未必过得好这一生”。
国家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方案亮相,中国银保监会设立,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机构的合并重组,也不必将“CBIRC”理解成“B吸收合并I”,这是一个相当狭隘的视角。
徐徐揭开大幕的机构改革,是国家金融监管现代化、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范式革命。
去年以来雷霆万钧的严监管,只有以体制改革开路,调整既有利益权力格局,消除体制性机制性矛盾,才能真正底定大局。正如操刀改革的话事人所言,“成功的体制在于其适应性”。
迎接真资管时代
现在给金融的定语是“乱象”。什么是金融乱象?在我看来,主要是两个:非法集资乱象和资管乱象。
非法集资,披着互联网金融的幌子,跟互联网金融没有半毛钱关系,就是骗子。谁都觉得不该自己管,管不了,最后只好公安来管,政法委牵头。
资管乱象,主要是银行以资管之名在表外再造了一个理财资金池的表外银行,还不过瘾,又以代销资管产品之名,再造了一个表表外银行。而信托、基子、券商资管的通道业务,则是起哄的,它们不能算影子银行,只能说是银行的影子。加上同业,滚隔夜,借一天的钱投一年期的资产。林林总总,资金来回空转,不能流入实体经济。
谁是120万亿大资管之王:中信、招商、平安、还是建行?
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中国大资管行业总规模已超过120万亿元大关,涵盖了银行、基金、券商资管、信托、保险、互联网理财等诸多领域。
中国基金报把大资管分成银行、基金、券商资管、信托、保险和互联网理财六大领域,分别设定了36分、20分、10分、12分、10分和12分的满分,从评分结果来看,中信系以80分名列榜首,招商系以76分名列榜眼,平安系以74分名列探花,成为了中国大资管领域最强的三家派系。
建行系、中行系和工行系的总得分分别为73.5分、70.5分和70分,名列中国大资管综合实力十强榜单的第四到第六名。
光大系、兴银系、交行系和农行系的得分在55分到62.5分之间,也都进入了中国大资管综合实力十强榜单。
美国金融周期的规律与启示
金融周期波动的核心在于信用的收缩与扩张,金融周期上半场货币宽松,信贷扩张,资产价格上升,反过来进一步刺激各部门加杠杆,债务率迅速攀升。信贷资本的扩张带有强烈的自融性、顺周期性,而债务的扩张不具备可持续性,一旦到达临界点则资金断裂、泡沫破灭,金融周期进入下半场,信用朝相反方向快速紧缩。
回顾美国近百年来经济金融发展史,伴随货币政策松紧、监管制度调整、社会信贷扩张收缩以及金融工具创新,金融市场也随之呈现周期性波动。主要有三次较为完整的、规模较大的金融周期,三轮金融周期从顶部进入下半场均伴随影响深远的经济衰退危机,分别对应为大萧条(1929-1933)、储贷危机(1988-1989)和次贷危机(2007-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