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大发展,还需要保险吗?行业动态
除了两会之外,这两天舆论最关注的莫过于谷歌AIphaGo对战韩国职业围棋手李世石九段的“围棋人机大战”了。李世石接连败北,国内舆论一片哗然。与之相对应的,“人工智能”也已经成为最火的一个词语,有人甚至因此断言2016年是人工智能元年。
这样的论断是否合适有待更专业的人士来评判,但人工智能取代互联网成为时下最新的热点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有文章称斯坦福、MIT(麻省理工)、CMU(卡内基梅隆)、伯克利四所名校人工智能专业的博士生第一份offer已经可以拿到200-300万美金。而互联网精英的起薪不过20万美金左右。市场对于人工智能人才的渴求已经说明了一切。也有观点认为,谷歌改名Alphabet,其实也代表了一种价值取向:努力摆脱互联网公司的标签,因为互联网已经过时。
值得指出的是,互联网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其实是密切相关的,甚至可以说是互联网技术爆发才成就了今日的人工智能。自1956年,“人工智能”概念首次出现,人们对其的探索已经延续了整整60年,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其进展有限,进入21世纪,才开始加速,尤其是进入2014年,人工智能无论是理论还是实体产品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人工智能快速进步的基础是互联网技术大发展带来的大数据的爆发,无所不包的数据通过互联网进行汇集后,为计算机建立模型提供了丰富的原始素材。但仅有原始素材显然是不够的,计算机拟人化还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芯片的升级换代让这一切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这其中包括2005年GPU的出现,2014年IBM的TrueNorth。此外,近些年人机交互技术的突飞猛进,包括触屏以及语音交互等的发展也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有力保证。
有了大数据、计算能力以及交互技术做基础,人工智能开始快速由弱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迈进,到AIphaGo,接连战胜围棋高手,证明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进行智能活动,这样的一种定义,本身就令这门学科充满了想象空间。从目前的生活来看,其已经开始广泛的影响我们的生活,对于保险行业而言,这种影响也已经开始显现。从较容易入手的销售、客服等工作开始,其必将深入越来越多的环节,并伴随其他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最终实现对于保险行业的颠覆。
销售渠道将被率先改造
在某些方面具有较强专业能力的智能机器人目前已经开始了实际的应用,交通银行的“娇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能够准确地回答客户提出的有关产品以及服务方面的问题,并与客户进行深度交流。由是观之,保险行业的销售渠道或将成为被人工智能技术率先改造的对象。具备了专业知识的智能机器人,可以整合多方面的数据,针对客户的实际需求设计科学合理的保障方案,真正实现站在客户的立场考虑问题,告别销售误导,提升客户体验。
现在,美国的一家保险科技创业公司已经开始使用智能机器人销售车险保单,该类机器人通过观察车牌以及提问,来获取客户以及车辆信息,并结合客户实际情况提供咨询服务以及车险报价等服务。国内也已经出现了 “人工智能保险顾问”,通过智能算法,帮助用户制定更适合、更省钱综合保险计划,并为用户提供保障风险评估、保险咨询、保险方案设计、承保后的风险防范和管理、保险年检与调整、理赔支持等保险增值服务。
运营效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虽然互联网保险发展突飞猛进,但实际上,保险公司的互联网技术仍处于相当落后的水平,甚至有专业人士表示,保险公司的互联网技术至少要落后银行业10年。如果能抓住人工智能技术大发展的机会,迅速提升保险公司技术水平,甚至组建智能中心,利用计算机处理某些事项,无疑将大大提高保险公司的运营效率。
农业保险的查勘定损一直是保险行业的一个老大难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点,一些保险公司已经开始使用无人机进行查勘定损,提高了工作效率,而其中最核心的技术之一就是图像的拍摄以及分析。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这一种查勘定损的方式结果将更加精确,效率也会更高。
将大幅降低风险概率
人工智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人类的智能活动,强大的计算能力又让其具备了更快的反应速度,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好地帮助人类实现趋利避害,从而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例如93%的交通事故是由于人为疏忽造成的,而无人驾驶可基本控制住人为失误,使此类疏忽造成的事故降低至1%。这对于占产险行业七成以上市场份额的车险来说,无疑将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在人身险方面,可穿戴设备以及智能检测设备的发展,可使人类随时监控身体变化情况,一方面可以有效预防疾病,另外一方面,即便发生疾病,也可以在早期就发现,早做治疗,这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身险,尤其是健康险的发展。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人工智能机器人也已经在医疗领域有了一定的应用,有的作为护士,为人们提供护理服务;有的,例如IBM的Watson,可以像医生一样参与疾病的诊断;还有的机器人甚至已经可以完成外科手术。机器人之间通过云进行连接,一个机器人学习到的新内容,可以传递给其他机器人,这将大为降低医疗人才的培养成本,进而间接地降低医疗成本,减少保险公司健康险业务的赔付支出。
可有效约束道德风险
风险管理是保险公司经营中的一大难点,虽然已经成为行业共识,但就目前而言,仍旧停留在非常初级的水平。可穿戴设备可帮助保险公司更好地进行关于人身的健康风险管理,那么财产险方面呢?尤其是道德风险。其实有了大数据做基础,以及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这些在未来都不能再逃过计算机的“法眼”。还要举农业保险的例子,在承保和理赔的时候均利用无人机以及先进的成像技术,可以大为降低道德风险。
更精确捕捉投资机会
运用高超的计算能力,对于股市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并对未来走势进行预测,是“围棋人机大战”后,许多股民的期望。是否能对变化莫测的国内股市进行准确的预测,还很难说,但国际上,一些金融科技巨头已经开始在使用机器学习来进行决策,例如Kabbage团队专门负责搭建下一代机器学习和分析平台,以此搭建信用风险模型和分析已有的资产组合。而Affirm正通过成功深入挖掘海量数据改写信用评估行业的游戏规则。一旦机器人掌握了投资的相关知识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之后,就可以帮助人们更加准确地把握住投资机会,提升投资收益水平。
颠覆产品定价模式
传统的保险公司的定价都是基于既往历史数据的前定价模式,但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让人类预测准确度大为提升,定价的精确度提升的同时,也使个性化的后定价成为了可能,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这无疑会更加公平。
人工智能可以模仿人类进行智能活动,且在运算速度上远远胜于人类大脑,这让大家在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同时,也不免担惊受怕,尤其是对于与大数据天然有着密切联系的保险行业从业者来说,在谈到人工智能技术的时候,最常问的一个问题就是:人工智能技术大发展之后,保险行业是不是就要被淘汰了?
通过上面的分析,这种担心不无道理,因为人工智能的发展确实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从而减少对于保险的需求。但,且不论从现在到那时还有多长的时间需要度过,仅就车险而言,虽然利用无人驾驶技术可以大大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但终究没有100%的完美,依然存在一定的风险概率。而且汽车本身就是一部机器,是机器就会存在风险,需要保险加以护持。
人们担心最多的另外一个问题是,人类会不会终究被智能机器人所超越,然后像很多电影里演的那样,机器人统治地球。对于这一问题确实有很多人给出了比较悲观的答案,包括比尔·盖茨、霍金这类在科技界响当当的人物,但人类已经面对这么多麻烦了,比智能机器人恐怖得多的武器也早已经研发了出来,又何必为此耿耿于怀呢,科学技术向来是一把双刃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