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阵痛中:新华保费持续负增长,天安人寿一季度巨亏14亿|慧保日日评5.25行业动态

慧保天下—专业保险信息服务商 / 慧保天下 / 2018-12-11 18:08 /
四家上市险企前4月保费增21% 新华继续下降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4家上市保险公司前4月保费收入同比增长约21%。其中,中国人寿前4个月实现保费收入2236亿元,同比增长28.65%。中国平安实现保费收入1888.59亿元,同比增长22.38%。中国太保也实现保费收入931.51亿元,同比增长21.9%。新华保险是4家公司中唯一一家
四家上市险企前4月保费增21% 新华继续下降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4家上市保险公司前4月保费收入同比增长约21%。其中,中国人寿前4个月实现保费收入2236亿元,同比增长28.65%。中国平安实现保费收入1888.59亿元,同比增长22.38%。中国太保也实现保费收入931.51亿元,同比增长21.9%。新华保险是4家公司中唯一一家前4月保费收入下降的公司,同比下降5.29%。华泰证券研究报告预计,全年寿险保费增速将达30%,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准备金上调和投资收益下滑的压力。(证券时报)


【慧小保说】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曾经为冲刺上市不得不通过银保趸缴调节规模保费收入的新华保险,至今还在转型之中苦苦挣扎,保费收入的持续负增长,让其在四大上市险企中显得格外扎眼。好在目标已定,战略上不再摇摆,新华保险目前需要的是耐心与坚持。掌舵人万峰在人事上的布局也已经展开,一批国寿高管已确定加盟。这些人会与体量相对较小的新华保险擦出何种火花值得关注。

激进天安人寿首季巨亏14亿

明天系险企天安人寿显然已陷入多事之秋,一方面人事持续震荡,在去年5月总经理郭自光辞职之后,近日董事长人选也发生变化,副总经理崔勇接替韩德出任新一任董事长。与此同时,盈利表现也不尽人意,虽作风激进,去年保费收入同比增长近6倍,但仅实现微利,今年一季度更是出现近14亿元的亏损,且偿付能力明显下滑。(北京商报)


【慧小保说】 同为明天系人身险公司,华夏人寿与天安人寿在市场上的表现却不尽相同,华夏人寿顺风顺水,天安人寿则波折不断。实际控制人对两家险企的定位有所不同?但从发展模式上来看,二者似乎又没有什么不同。或许只能说,保监会有关保险公司“一参一控”的规定,其实是非常明智的。

保险行业现冲刺集团化热潮

前海财险的获批开业,让保险公司集团化发展的浪潮呈现于眼前。据悉,前海财险董事长姚建华已经确立了“寿险、财险、保险代理、保险经纪、保险公估、保险销售”的集团化布局。成立不久的上海人寿也有类似想法,而工银安盛以及交银康联也都在酝酿设立保险资管公司,更多的公司则选择了设立专属销售公司的方式。保险公司集团化发展有诸多益处,但在以“偿二代”为核心的新的监管体系下,保险集团所面临的风险要远比单一保险公司复杂多变。集团化之后,如何防范随之而来的新风险,绝非易事。(上海证券报)


【慧小保说】 保险公司对于集团化的热衷,不妨视为资本追逐保险牌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在保险这样一个实施严格准入管制的金融行业,牌照的价值不言而喻,这从200多家险企排队待批,且还有源源不断的人加入待批队伍中来就可见一斑。已经手握个别保险类牌照的资本,相对于其他资本显然更富经验,打着集团化、专业化经营的旗号,似乎也更容易成功。

信用保证保险公司成新宠

实体经济增长整体放缓的背景下,银行不良率上升、资产质量下降,中小微企业经营风险上升,信用保证保险的增信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但这些信用风险的上升也直接导致信用保证保险的赔付支出显著增加,以经济活跃的某省份为例,其2016年首季信用保险累计保费收入为2.69亿元,赔付支出达1.99亿元,省内行业赔付率为73.97%。(21世纪经济报道)


【慧小保说】 在接连两家信用保证保险公司被宣告发起之后,舆论对于信用保证保险的关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信用保证保险具有广阔发展空间不假,但目前国内尚未形成有利于信用保证保险大规模发展的环境也是真实存在的情况。从国际经验来看,信用保证保险的发展,需要完善的法律体系、政府的扶持、信用信息的充分共享,对于险企自身的风险管控能力也有着很高的要求,但就目前而言,国内显然还并不具备这些条件。

保险可为企业出海保驾护航

苏黎世财险董事、总经理于璐巍在接受北京商报专访时透露:“有消息说,中国开始起草关于取消规模庞大且具敏感性的海外并购,同时也将允许多家中国企业同时竞购同一标的草案,如果这一政策出台,将进一步促进中国企业海外收购。”他同时也表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选择“走出去”,今年以来中资企业已完成海外并购交易总额达1108亿美元,远超去年全年的峰值。但企业“走出去”的风险也不容忽视,而保险可以为企业出海保驾护航。(北京商报)


【慧小保说】 近日,保监会再度针对“香港保险”发文,表示将重拳整治“非法销售境外保险产品行为”,业内普遍认为,这或许与防止资金外流有关。2015年,内地居民为香港保险市场贡献了316亿港元(约合41亿美元)的新单保费,但与今年以来企业的海外并购交易金额“1108亿美元”相比,显然还相去甚远。打击非法销售境外保险产品行为真的是为了防止资金外流?

商业健康险种普遍亏损 险企进军医疗产业或成转机

近期“平安好医生”获得5亿美元的A轮融资,以及阳光保险集团旗下阳光融合医院正式开业的消息引发了业界对于保险业布局医疗产业的关注,今日,证券时报网发布署名文章,称健康险发展空间巨大,但目前仍处于普遍亏损阶段,其根源在于在保险机构在医院遇阻。在国内,保险公司无法通过介入医疗诊断过程,达到控制费用的目的。(证券时报网)


【慧小保说】 “保险+医疗”在国内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一点毋庸赘言,险企在这方面的任何尝试,无论是“平安好医生”,还是“阳光融合医院”都值得肯定,但最终能否经受的住市场的考验,还很难说。目前的一些研究已经表明,远程医疗仍然存在诸多缺陷,而单独一家医院显然也很难覆盖消费者的全部医疗需求。正如文章所言,在医疗过程中,话语权才是保险机构需要争夺的关键。

平安加入R3分类账联盟

5月24日, 中国平安宣布与国际金融创新公司R3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正式加入R3分布式分类账联盟。平安将与全球最大的四十多家金融机构合作,共同为金融服务行业开发基于分布式共享分类账技术的开拓性商务应用。平安集团首席运营官陈心颖对此表示,期待开发和运用区块链技术打造更加高效的端到端金融资产数字化管理。(21世纪经济报道)


【慧小保说】 如今,区块链技术在保险业当红不让,中国平安加入R3分布式分类账联盟无疑也是显示出了对于该技术的高度重视。既然将科技企业视为自己最有力的竞争对手,加大对于前沿技术的投入自然就在情理之中。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