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试点满月,这些吐槽……行业动态

慧保天下—专业保险信息服务商 / 慧保天下 / 2018-12-12 09:56 /
1 1 仍有大量难题待解,真实效果暂难评估 从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两会上宣布全面推开“营改增”,到5月1日正式试点,只留给了保险业不足两个月的准备时间,很多问题5月1 日之前没能解决,试点一月之后,也仍然没能解决,有待在实践中寻找最合理的答案。 例如业内人士最关心的退保以及赔付问
1
1
仍有大量难题待解,真实效果暂难评估

从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两会上宣布全面推开“营改增”,到5月1日正式试点,只留给了保险业不足两个月的准备时间,很多问题5月1 日之前没能解决,试点一月之后,也仍然没能解决,有待在实践中寻找最合理的答案。
 
例如业内人士最关心的退保以及赔付问题。保险行业的特殊之处在于收入在前,支出在后,而退保以及赔付等重要的成本由于是面向消费者,很多都无法获得进项发票进行抵扣,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无疑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保险公司的实际税负水平。
 
据了解,这些问题其实已经引起了监管层以及国家税务总局的高度重视,目前双方也都在积极沟通协商中。对此,有业内人士建议,可以参照企业收购农产品时候的处理方式,由企业开具凭证,作为抵扣证明。
 
“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做出的庄严承诺,但因为“营改增”实在太过复杂,很多细节问题还有待解决,业内人士普遍表示,真实的效果还很难评估,有待于进一步的观察。

2
人身险公司:难在取平衡

由于“一年期以上人身保险产品取得的保费收入”延续了之前的免税政策,人身险公司,尤其是一年期以内产品占比较少的公司来说,被认为受“营改增”的影响较小,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需要去适应。
 
对于很多中小型人身险公司来说,银保渠道是最重要的渠道之一,手续费支出也是最重要的成本之一,但因银行可以开具增值税发票,所以并不成为问题。难点只存在于处于灰色地带的“小账”,是没有办法获得进项发票的,保险公司人士认为这需要时间去化解:“’小账‘的存在是不合规的,预计随着’营改增‘的深入实施,经营会越来越规范,‘小账‘也会慢慢淡化。”
 
无法获取进项发票是一个问题,获取太多同样也是一个问题。“进项抵扣是税负能否平衡或降低的关键因素。如何在缴纳一定额度增值税的同时,又能达到减税的效果,是需要保险公司去寻找一个平衡的。”一位保险公司财务负责人告诉慧小保,目前他们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梳理各种业务,各种流程,确定哪些业务可以获得增值税发票,哪些不能,同时怎样才能尽可能的降低工作量。“增值税本身比较复杂,如果处处都要求增值税发票,无疑将降低工作的效率。”

3
财产险公司:与人身险公司相比,共同点远远大于不同点
 
由于人身险公司中的长期人身险业务免征增值税,很多人因此认为“营改增”之后,财产险公司的税负水平会更高,但在实际的采访中,慧小保却发现,虽然业务种类有所不同,但在“营改增”的过程中,财产险公司与人身险公司的共同点要远远大于不同点。
 
财产险公司虽然需要全额缴纳增值税,但其赔付成本中,涉及到车辆维修,以及人员医疗的部分,都是可以获得进项发票的;人身险公司则不同,由于很多都是直接支付给客户,大部分都不能取得进项发票。此外,在佣金、手续费的支出方面,二者也有相似之处。
 
此外,在投资收益方面,人身险公司以及财产险公司也均需缴纳6%的增值税,相对于之前5%的营业税率,这方面的税负水平实际都有所增加。
 
4
成本激增:系统更新预计花费500万元以上
 
“营改增”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是一项系统工程,从相关设备软件的更新,到内外勤员工的培训,再到业务流程的再造,无不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以及物力成本
 
据了解,由于前期准备时间比较短,目前很多公司的系统改造工作都尚未完成,只能采取人工开票的形式。而系统改造本身,就意味着一大笔费用的支出。某小型寿险公司财务负责人告诉慧小保,“营改增”导致的系统改造成本预计将达到500万元左右。而这一费用还有可能进一步上涨,因为一些关键设备掌握在垄断型企业手中,在全面实施“营改增”的背景下,已经出现了哄抬物价的情况。
 
除了软件硬件需要投入外,人力成本的增加也不容忽视。据了解,在“营改增”之前,保险公司只需要每月按照营业额缴纳营业税即可,但现在,由于增值税系统实施“以票控税”,每一张发票都需要经过人工审核,这无疑是大大增加了工作量,财务部门急需补充人力。不但总公司需要补充人力,分支机构也需要,分支机构越多,就意味着成本越大。而且不同于硬件软件的一次性支出,这种人力一旦增加,就意味着以后每年都要多一笔固定开销。
 
5
财务人员已忙晕

“营改增”作为一种重大的计税方式的转变,各险企的财务人员无疑是首当其冲,成为了现阶段保险公司最忙碌的人群。一位人身险公司财务部负责人告诉慧小保,现在他们不但要自己学习、梳理,还要对内部进行各种宣导和培训,以更好的推进“营改增”工作。
 
除了财务人员之外,险企合规部门也已经成为了“营改增”的重要参与者。据了解,这主要是因为增值税的税制比较复杂,在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纰漏,而且本身属于国税,会受到更加严格的审查,稍有不慎,就容易触犯法律,因此需要合规部门的监督管理。
 
营改增对于保险公司的影响是全面而深远的,从产品设计到销售都最终都会受到影响,但据业内人士介绍,由于“营改增”刚刚实施,一些影响还没有真正显现出来,但这并不意味着,“营改增”就与其他部门无关。该人士呼吁,保险从业人员能够给予“营改增”工作更多的关注,而保险公司管理层,也应该从更高的层面、更加长远的视角来衡量“营改增”工作给公司带来的影响,乃至调整公司发展战略。

6
业务人员:收入减少,散布涨价传闻引发监管关注

“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保险公司的最基层,业务人员已经开始深刻地感受到了“营改增”所带来的变化。
 
首先是收入的减少。在一明确税务局可以代开发票的省份,某财产险公司业务人员告诉慧小保,原来计算佣金的基数是全部的保费收入,但现在大部分公司已经改为实际销售价格,例如,950元的保费收入,原来佣金=950*手续费率,而现在佣金=(950-53.78)*手续费率。基数减小,手续费率不变,业务人员收入直接减少。
 
其次是税务的增加。上述业务人员表示,原来实行营业税的时候,由于是地税,管理并不是很严格,偷漏税现象时常发生,但改为增值税后,管理非常严格,偷漏税变得不再容易,实际税负水平有所增加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目前“营改增”只刚刚试点一个月,很多深层次的影响还没有显现出来,但一些善于捕捉各种机会的业务人员已经敏锐意识到了这将给行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在一些地区,一些业务人员甚至以此为噱头,声称保险公司在“营改增”之后将实施涨价,以此“忽悠”消费者投保,或者提前续保。
 
目前,这种行为已经引起了部分地区监管部门的关注。近期,慧小保就曾看到一则浙江保监局下发的通知,明确表示:“部分保险公司及其业务员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刻意对商业车险改革内容进行片面错误解读,并通过虚构保费涨价等理由诱导客户提前续保。这些行为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造成了不好的社会影响。”据浙江当地人士介绍,这主要就是由于部分业务人员以“营改增”为由制造涨价噱头造成的问题。 

7
客户层面:略有不解

在计税方法的快速切换中,保险公司客户显然也已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5月1日之前生效的保单需要开具营业税发票,而之后的需要开具增值税发票,而且增值税发票系统设置以及开票需要一定的时间,保险公司客户很有可能在一定时期内拿不到发票。为应对这种局面,各保险公司都在5月1日之前推出了相应的通知,对有关情况进行了说明。
 
如果说上面问题还只是时间问题,客户还比较容易理解的话,车船税金额不再包含在增值税发票中,解释起来就相对困难了。财产险公司代收车船税已经实施多年,但在“营改增”之后,将车船税也列在保费之中显然会进一步增加纳税人的负担,为解决这一问题,国税总局专门发文,允许保险公司在增值税发票备注栏备注有关车船税的信息,发票金额中则不再体现。有财产险业务人员表示,车险增值税发票给到客户之后,很多人都对这一细节提出了质疑,需要耐心解释。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