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资产驱动负债”模式的盛世危言行业动态
宝能万科的故事没完没了。这不,万科开始举报宝能旗下钜盛华的资管计划了,而且把状纸递给了证监会、深交所,一副唯恐天下不乱的架势。万科说宝能是卖菜起家、是野蛮人,但是别忘了,宝能的背面可是前海人寿,那是实打实的金融保险企业,宝能的金融杠杆玩的也很熟练,两边都有拥趸,各自论
宝能万科的故事没完没了。这不,万科开始举报宝能旗下钜盛华的资管计划了,而且把状纸递给了证监会、深交所,一副唯恐天下不乱的架势。万科说宝能是卖菜起家、是野蛮人,但是别忘了,宝能的背面可是前海人寿,那是实打实的金融保险企业,宝能的金融杠杆玩的也很熟练,两边都有拥趸,各自论战,热闹非凡。实话实说,宝能之所以这么横,说到底还是因为前海人寿的保费给力。前海人寿异军突起,无非是“资产驱动负债”。2013年4月份起,保监会公布人身险保费数据就开始划分为原保险保费收入、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交费三大类别,预示着“资产驱动负债”模式已经不容小觑。这个模式,最近三年翻天覆地,直接催生出一大批市场豪杰,安邦、富德生命、华夏、前海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依据保监会官网公布的数据,今年1-5月,整个人身险市场原保费收入规模为1.23万亿元,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高达7596亿元。以规模保费计算,前十名分别为:而对比2013年1-5月,整个人身险市场原保费收入规模为5086亿元,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为1576亿元。以规模保费计算,前十名分别为:作何结论?三年时间,整体原保费收入增长1.42倍,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增长3.82倍,说明这三年是万能险的天下。2013年前十名中基本上都是“老干部”,2016年前十名中则是出现了许多“少壮派”。正是靠着“资产驱动负债”这把利器,这些少壮派才撼动了“老七家”的市场地位。而在2013年还默默无闻的一些小字辈,基本已经挤占了第十名到第二十名,这本来是传统中型险企的自留地,如今却被野蛮霸占。当然,更有设立不到3年直接赶上中邮人寿的上海人寿,目前规模保费已达200亿元。看看过去三年的增长明星们和落寞者:过去三年,“资产驱动负债”是理论创新,万能险是实现工具,少壮派险企规模迅速做大。“宝万”之争中的前海人寿,正是靠着万能险,才能在今年前5个月豪取555亿元保费,为收购万科股份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弹药。这种财富效应也使得社会资本纷纷对保险业产生浓厚的兴趣,所谓的人口老龄化、保险需求起飞阶段、黄金十年不过是托词,真正眼热的是赚钱效应。毕竟,万能险的保费也是可以收购股权的,万能险的投资收益也是可以补贴其他险种的。安邦人寿、华夏人寿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高达1515.15亿和1237.03亿元,位列全行业第一、第二、第三位的则是中国人寿的814亿元,行业老大哥面临后起之秀的攻城略地,也得放下架子收保费啊。岔开说一句,国人大多苦于房地产价格的一路猛涨,很多人把房地产行业归为简单粗暴、拼关系拿地、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的行业。任志强说过一句话,房地产商就是夜壶云云。那么,与之相比,保险业是不是就高明的多?其实未必,“资产驱动负债”完全可以类比房地产的故事和逻辑。资产驱动负债理论下的万能险爆发式增长,说到底是一种资金现象。大量的资金从何而来?本质都是借助了M2的快速膨胀,要归功于央行的积极的货币发行。根据统计,我国2000年M2仅为13.5万亿,到今年6月末,M2余额149.05万亿元,并且继续保持着远超GDP增速的高速增长。资产膨胀也就意味着,除非找到可靠的去处,消费者的资金在不断贬值。比如,一线和二线城市房地产价格普涨,就是资产膨胀的结果,引发各类社会资本趋之若鹜。不少经济学家的共识是:房价上涨的主因就是M2上涨。反过来,消费者的资金更加需要高回报,万能险默认为刚性兑付,比信托业有保证、门槛低,还比银行理财收益高,恰好占据了一个空白市场,站在风口上,才实现三年翻5倍。同样,保险资金运用也在不断松绑,成就了保险资金运用的黄金时代。尽管有多种资金运用形式,但是最赚钱的还是资本市场和另类投资市场、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投资等,以及千千万万、形形色色附着于这些基础资产上面的理财计划、资管产品等。换个角度讲,“资产驱动负债”这个模式,负债端利用的是M2的东风,资产端同样也是利用的是M2的东风,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大伙儿也差不多明白了,万能险大爆炸和一线市场地产价格爆涨、全国地王频出等现象一样,其实道理相通。你如果非要说做万能险比做房地产高端,除了监管严格、各种形式要件齐备之外,其实差不多。说到这里,也可以解释一些疑问,为什么万能险做的最猛的公司,华夏、生命、安邦、前海、恒大等等,背后不论是姚老板、许老板、还是张老板,都是玩地产和资本的高手。他们暂时赢了,无非是眼光毒辣,敢于下重赌,认清形势之后,一上来就加足马力,一路狂奔。话说,经营一个保险公司难吗?做一个保险公司老板难吗?成为姚老板那样的人难吗?其实,大城市的每个人都在做着同样的决策,是看多还是看空?要不要继续买房?买房要不要加杠杆?搏一搏,奥拓换奔驰,不敢搏,眼睁睁看见资产缩水。很多时候,需要的就是一个胆量。事情总是在变化,权威人士说“树再高,也不能长到天上去”。6月份,M1增速为24.6%,M2的增速为11.8%,差距愈发增大,在经济中非常少见。连专业官员都出来吹风表达看法,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在“2016中国资产管理年会”上表示,从M1和M2的货币剪刀差趋势看,中国企业已经出现“流动性陷阱”现象。大量的货币发行出来以后并没有能够迅速的拉动经济。货币量再增加也没有用,利率也不会再下降,投资也不会再增加,可称为“企业的流动性陷阱”,导致实体经济迅速的空心化。更为值得关注的是,M2增长曲线已经脱离原有轨迹,M2增长已经跟不上经济体中各类负债及投资对资本的需求,也就是说,放水也不能毫无节制,资产收缩或者成为可能。回到房地产,北上广深带领南京、厦门、合肥等强二线城市,一路飞涨,但大量的弱二线、三四线城市房价基本上波澜不惊、东北部分城市房地产甚至价格已显颓势。日本就是在M2脱离增长轨迹之后,迎来了沉寂的二十年,中国该当如何?如果货币紧缩,整个国家资产负债表收缩,万能险会直接面临高收益兑付和资产贬值、收益率下降的夹击,这些少壮派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和生存前景堪忧。“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对公司老板来说,眼下的关口,是资产驱动负债模式的关键一步。要么继续往前走,一直不回头,豪赌到底,就是坚信货币宽松已经成为世界趋势,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低利率乃至0利率,不断QE,中国也会继续货币宽松,货币洪水泛滥导致的多余资产,继续支撑万能险的发展,抓住机会做大做强,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要么悬崖勒马,见好就收,认为继续宽松、继续放水不可持续,货币必然紧缩,那就赶快降低负债端的高成本,增强资产端的灵活性,不再押宝万能险扩张,采取积极防御的政策,度过货币政策的收缩期。进攻还是防御,不同的选择意味着完全不同的道路和结局。比如,三年来这场资产游戏中被甩下的新华人寿,过去三年发展意志完全绝缘于资产驱动负债,三年时间才增长了区区0.24倍,错失大好机会,电光石火间,从行业第三到即将跌出前十。未来,万峰还是铁了心坚持要走保障的路子,究竟能否踏准国家发展的节奏呢?要么英雄归来,要么彻底沉沦。这是一场豪赌,如同生存还是死亡一样严酷。“资产驱动负债”的拥趸们,记住,万能险,并不总是万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