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险产品自主注册平台启用,业内担忧同行更易模仿、创新更趋谨慎行业动态
8月12日,保监会下发《关于启用财产保险公司备案产品自主注册平台的通知》,决定自2016年8月15日起,正式启用自主注册平台,对财险公司提交的注册材料进行自动审核、实时注册。 车险仍需审批 根据《通知》要求,各财产保险公司无需再向保监会报送备案材料,而是由保险行业协会每5个工作日将已注
8月12日,保监会下发《关于启用财产保险公司备案产品自主注册平台的通知》,决定自2016年8月15日起,正式启用自主注册平台,对财险公司提交的注册材料进行自动审核、实时注册。根据《通知》要求,各财产保险公司无需再向保监会报送备案材料,而是由保险行业协会每5个工作日将已注册产品材料传送至保监会保险产品电子化报备和管理信息系统,并由该系统完成后续备案流程。保监会指出,注册平台正式启用,是财险公司备案产品自主注册改革正式实施的标志。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产品都适用注册平台。《通知》规定,“除农业保险、有政策支持的涉农保险及其他另有规定的险种外,根据保监会规定凡属于财产保险公司备案类的产品均适用于自主注册”。而另据2010年5月保监会下发的《关于实施<财产保险公司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车险、投资型保险、超1年期的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与其他关系社会公众利益的保险险种和依照法律和行政法规实行强制保险的险种均须保监会审批,其他险种适用备案制。注册制的推出,对于部分公司来说似乎是一个好消息。易安保险拟任董事、总经理曹海菁就对『慧保天下』明确表示,《通知》最大的亮点是将备案流程由人工线下操作转为线上系统自动操作,对各家保险公司特别是产品升级更新较快的公司是重大利好。某寿险公司人士也对这一观点表示赞同:普通寿险产品一般实行备案制,创新型产品则需要经过审批;而财险备案注册同样适用于创新型产品,众安保险等创新型财险公司可以充分利用其技术优势,提高创新的效率和活力,注册制的实施可以看作监管继续在鼓励互联网保险发展。但一位财产险公司人士却对注册制能否促进创新表示怀疑,他表示,以往有允许险企“经营使用后10个工作日内备案”的规定,等于是给了险企一定的试错时间,然而《通知》却明确规定财险公司必须在完成产品注册流程后方可使用产品,意味着险企失去了原来的试错时间,因此对于产品创新有可能会更加谨慎。更令他担心的一个问题是,新注册平台启动后,因为产品信息披露详细、透明,可能会加大同行模仿、恶意竞争的风险。也有市场人士担忧注册制的实施,可能会给“噱头”类保险产品大开方便之门。对此,曹海菁表示,保监会监管思路是“放开前端,管住后端”,注册制是在放开前端,但同时也方便了管住后端,监管可以在线上审核的过程中实时叫停“噱头”类产品。根据2014年6月保监会下发的《中国保监会关于规范财产保险公司保险产品开发销售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财险公司开发和销售创新产品须符合四点要求,即产品开发符合保险原理、科学合理厘定费率、尊重社会公德、不得误导宣传,如有违规,保监会将坚决“叫停”并在一定期限内禁止申报新的保险产品。实际上,《通知》对于监管如何利用注册平台管住后端也予以了明确:一方面要求各保监局加强对辖区内保险产品特别是新型保险产品的跟踪监测,强化对保险条款依法合规性和保险费率科学合理性的监管,对问题产品采取有效措施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并及时将处理情况报送;另一方面要求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做好注册权限授予等工作。中国保险行业协会陈古铭表示,自主注册平台适用于所有财险公司,协会将发布平台使用注册指引,财险公司可以参考,以完成产品注册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