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瞄准保险业:财险、寿险、健康险、保险资管……这些牌照,都要!行业动态

慧保天下—专业保险信息服务商 / 慧保天下 / 2018-12-18 16:27 /
雄安新区,千年大计。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到延安去,到太行去; 六十年代的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七十年代的到城市去,到部队去,到能生活得好一点的地方去; 八十年代的到大学去,到夜校去,到能拿到文凭的地方去; 九十年代的到美国去,到英国去,到一切说外国话的地

雄安新区,千年大计。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到延安去,到太行去;

六十年代的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七十年代的到城市去,到部队去,到能生活得好一点的地方去;

八十年代的到大学去,到夜校去,到能拿到文凭的地方去;

九十年代的到美国去,到英国去,到一切说外国话的地方去;

2000年以后,到中关村去、到金融街去,到年薪百万的地方去……

 

“到哪里去”实现人生的价值,是每个年代都会面临的问题,不同年代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今天,到雄安去。政策风口已至,保险行业又怎能缺席?中国雄安财产保险公司、中国雄安人寿保险公司、中国雄安健康保险公司、中国雄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赫然列于公文中,多家保险公司发声挺进,去追寻千年大计下的保险机遇。


财险、寿险、健康险、资管……雄安新区瞄准保险全牌照


4月13日,一份名为《河北省金融工作办公室、河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关于金融支持雄安新区建设的情况报告》(《报告》)在朋友圈广泛流传,雄安新区对于金融业的野心展露无遗。

据悉,为力争更多金融机构及其区域总部落居雄安,河北省金融办(地方金融监管局)已经成立了支持雄安新区建设金融工作领导小组。

 

按照《报告》的要求,河北省有关部门将积极协调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争取“新三板”、中国信托保障基金、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中国保险保障基金、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印钞造币总公司以及其他央行直属机构的迁入雄安新区;争取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总部或者区域总部的落户。

 

此外,雄安新区还要设立金融机构,创建金融业“雄安”品牌,设立中国雄安发展银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中国雄安信托公司、中国雄安资产管理公司、中国雄安证券公司、中国雄安基金管理公司、雄安科技股权交易所等一系列“雄安”品牌金融机构,以金融增量撬动雄安新区发展。

 

其中,对于保险倾注的笔墨是最为浓重的,提出要设立中国雄安财产保险公司、中国雄安人寿保险公司、中国雄安健康保险公司、中国雄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直奔保险全牌照而来。

 

目前河北省内的法人保险机构稀缺,仅2014年12月获批开业燕赵财险一家,总部位于唐山市,主要发起人系河北省境内的地方国企。

 

另有燕赵人寿待筹中,股东多是民营企业。



险企纷纷响应:到雄安去,到雄安去


国家决定设立雄安新区的通知一出,“雄安”概念立刻被炒翻了天,相关区域的房子、股票都备受追捧。政策风口已至,保险自然也不甘人后。

 

民营险企阳光保险第一个跳将出来,4月12日宣布已经提交了成立雄安分公司的筹建报告,怒刷存在感。

 

为此,阳光保险还召开了专项工作部署会议,董事长张维功出席会议,成立专门工作组,由集团总裁李科亲自挂帅。

 

国企色彩浓重的中华保险集团也于近期召开参与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工作部署会,会上决定成立支持“雄安新区”建设领导小组,参与雄安的发展建设。

 

除上述两险企之外,中国人寿也已经有所行动,不过不是直接投资,而是曲线支持:耗资30亿元参与上市公司京能电力的募资,之后以10.8%的持股比例成为京能电力实际控制人京能集团及其关联方之后的第二大股东。由于京能电力主要受电区域面向北京、天津、河北等“环首都经济圈”,中国人寿认为此举对于国家建设“雄安新区”也有支撑作用。

 

不过在政策层面,无论是保监会还是银监会、证监会,都尚未公开针对“雄安新区”发声,具体会出台何种政策,尚不明确。


万亿级投资刺激下的雄安新区:千亿保费市场的等待


权威媒体的报道中,雄安新区,是“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重大、历史性、战略,三个形容词叠加的短语定调了雄安新区极高的战略定位,要知道以前的深圳特区和浦东新区,都还只是国务院发红头文件,雄安新区却是由中共中央直接发文。

 

由此可以推断,雄安新区的战略地位绝非此前已经遍及全国的十几个新区所能比,直接比肩深圳特区与浦东新区,必定是举全国之力打造的大项目,无论是万亿级的投资还是对实体经济的刺激,都值得期待。

 

河北省有关部门计划争取的保险牌照、争先进入的保险机构,能从中服务、分羹几许?先看保费容量,囊括雄县、容城、安新3县在内的保定市,2016年的保费尚不足200亿元,落到雄安新区的则更少。根据有关数据粗略计算,2015年保定市人均保费(保险密度)仅为1327.80元/人,而同年,全国保险密度已经达到了1766.49元/人。同期,深圳保费接近千亿元,早在2010年时,深圳市保险密度已近4000元/人。

 

就机构设置情况而言,保定市设有险企分支机构49家,绝大多数为三级机构,雄县、容城、安新3县的险企配置仅为四级机构。再看深圳、浦东新区金融机构总部林立,乃北京之外金融机构总部最多之地。

 

且不论传言甚凶的未来可能迁入的央企总部、顶尖高校、科研院所、跨国公司总部及一些非特别重要的党政机关、非核心部门及大量的事业单位……带来的繁荣。

 

可以确定的是,大体量特区的建设,要的就是高素质人才的迁入,居民收入、生活水平的提升成为必然,而这样的城市、收入群体恰是险企目标市场之所在。至于万亿级的投资,也正是险资青睐所在。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