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普:中国保险业高速扩张模式转型为以保障型产品为重心行业动态

慧保天下—专业保险信息服务商 / 慧保天下 / 2018-12-18 17:28 /
近日,标普发布《加强风险防控对中国保险业有何影响》报告指出,中国对金融系统的风险上升问题愈加重视,保险业也不例外,推出了一系列加强风险管理工作的新指引。 标普认为,保险公司将回归承保、减少投机,同时更审慎地管理偿付能力。但加强风控与合规的需要将增加营业成本,特别是对中小

近日,标普发布《加强风险防控对中国保险业有何影响》报告指出,中国对金融系统的风险上升问题愈加重视,保险业也不例外,推出了一系列加强风险管理工作的新指引。


标普认为,保险公司将回归承保、减少投机,同时更审慎地管理偿付能力。但加强风控与合规的需要将增加营业成本,特别是对中小型保险公司而言,对风控人才的争夺将日益激烈。


严格监督三类公司


标普预计,保险业将加强市场自律、收紧风控措施。2014 年至 2016 年部分保险公司高速扩张的情形不太可能重演,取而代之的,可能会是一种以保障型保险产品为重心、更具可持续性的成长模式。


三类保险公司将受到更为严格的监督:

 严重资产负债管理错配的寿险公司(长期资产搭配短期负债或短期资产搭配长期负债);


管理、内控不力的保险公司;


投资策促使保险公司侧重于期缴保障型产品略激进的保险公司。

同时,标普还预计,2017 年保费增速大概在15%到20%间。


保监会对违规行为容忍度降低,继续保持较高准入门槛


上述报告显示,保监会对违规行为容忍度降低,会使保险公司对业务和投资扩张策略变得更加慎重。保监会前不久调整准备金贴现率规则,会减少长期人寿保险责任准备金的补充幅度,但险企的资本水平将因为投资收益低迷而继续受限。



特别是那些依靠万能险和短期储蓄保险的热销,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得市场领先地位的保险公司,在万能险和储蓄保险销售遭到打压之后,流动性和资本水平将面临压力,市场的高速扩容也造成有经验的保险人才的短缺。


值得关注的是,标普还提出,保险公司的管理层素质差异明显,特别是过去 10 年内成立的境内保险公司,保险行业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准入门槛。


保监会未来的政策方向:严密监督或将面临较大调整


近来系列政策证明,保监会将对从事高风险活动的保险公司实行更严厉的惩罚措施。新的监管行动与保监会 2016年启动的中国风险导向偿付能力体系(“偿二代”)方向一致。


保监会公开承认,近年来保险业出现的一些突出风险和问题,暴露出在保险监管制度和实践中还存在短板。这样的表态不仅为中国保险市场少有,放眼全球亦属罕见。新措施释放出强烈信号:为增强监管有效性,保监会对防控风险、提高透明度志在必得。


标普认为,保监会将及时调整政策,应对市场变化,更加坚决地执行市场监管机制,以降低系统风险。


然而,考虑到中国保险市场格局的快速变化,保监会想要严密监督、严格实施,或将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