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SARMRA评估启动,或全面趋严:人保财、平安产等9公司成标杆,国寿、太平寿等30余家险企获“免检”行业动态

慧保天下—专业保险信息服务商 / 慧保天下 / 2018-12-19 10:46 /
注:本文由Lexins领新、慧保天下共同完成。 一年一度的SARMRA评估(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能力评估)又来了。 6月29日,保监会下发《中国保监会关于开展2017年度SARMRA评估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宣告2017年的SARMRA评估将于7月上旬正式启动。 看了《通知》,各保险公司风险管理体系

注:本文由Lexins领新、慧保天下共同完成。


一年一度的SARMRA评估(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能力评估)又来了。


6月29日,保监会下发《中国保监会关于开展2017年度SARMRA评估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宣告2017年的SARMRA评估将于7月上旬正式启动。


看了《通知》,各保险公司风险管理体系的小伙们纷纷表示不淡定了:跟2016年的评估方式比起来,变化有点大,且全面趋严的信号明显。


根据《通知》,本次评估将分为“保监会集中评估”和“保监局现场评估”两个阶段。7月上旬,保监会亲自牵头成立的“SARMRA集中评估组”将对9家2016年的高分险企进行评估,之后,各地保监局的现场评估才会陆续开始


30余家险企被排除在了此次评估之外,有得分高者,有监管工作组正在进驻者,也有股权陷入纠纷者,原因不一而足。经统计,真正纳入2017年SARMRA评估的险企只有132家。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评估基准日为评估进场日,保险公司在评估基准日三个月之前正式发布施行的各项制度及其实施状况方可作为评估依据,这也就意味着险企临时抱佛脚不再起作用。


评估分批进行,保监会牵头评估9家高分险企,树标准意味浓


与2016年的SARMRA评估相比,2017年的评估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从统一进行改为分批实施。


按照《通知》,2017年的评估将分为“保监会集中评估”和“保监局现场评估”两个阶段。其中,“保监会集中评估”先行进行,时间为 7 月上旬,保监会选取 9家保险公司作为集中评估对象。这之后,“保监局现场评估”才开始进行,具体时间是7月中旬至 11月底,与2016年类似,由各地保监局分别负责不同险企。


其中,纳入“保监会集中评估”的9家保险公司多是2016年SARMRA评估中,得分较高、排名靠前的公司,且各类形态兼具,财险、寿险公司,中资、外资、合资公司等都在其中。


具体包括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平产险、苏黎世保险、平安人寿、太平洋寿险、信诚人寿、友邦保险、劳合社。


首批9家险企2016年SARMRA评估得分大多位居前列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认为,2017年,保监会在各地保监局现场评估前先行牵头成立“SARMRA集中评估组”,对去年表现优异且具有代表性的险企进行评估,树立评估标准的意味浓厚。这样的设置,有助于各地保监局在现场评估中,更好的把握打分尺度。


标杆在前,险企得分或将受压制


2016年的SARMRA评估中,77家产险公司平均得分70.72分;72家寿险公司平均得分76.35分;11家再保险公司平均得分81.91分。相较于2015年度的试评估结果,无论是寿险还是产险、再保险,均有一定程度上升。


2017年,各险企又是如何预估自己的得分的?普华永道在一次调研中曾有涉及。结果显示,尽管整体上险企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但行业对2017年SARMRA得分预期却更为谨慎,107家受访机构的平均预期得分为78.58,较2016年的76家受访机构的平均预期78.61甚至有所下降。


显然,经历一次真正的SARMRA评估之后,险企对于监管的评估方式以及自身的真实水平有了更准确的把握。


尽管如此,受访机构对今年得分较去年变化方面却普遍比较乐观,平均预计将提高5.4分。


但从如今保监会对于2017年SARMRA评估工作的安排上来看,险企2017年实际评估得分难言乐观。


“保监会有意选择9家去年得分高的险企作为标杆,还亲自牵头成立评估组,之后,保监局在对其他险企进行评估时,或将以此作为参考,这意味着,将很难有险企的得分突破这9家险企。”周瑾如此表示。


30余家险企获“免检”,背后原因不一而足


经过两年磨练,SARMRA评估逐渐为行业所熟知,但纳入评估的险企数量却不增反减。根据《通知》,2017年度SARMRA评估采取差异化评估原则,部分保险公司不纳入今年的评估范围。


数据显示,2016年共160家保险公司纳入SARMRA评估范围,而2017年这一数字却降为132。去年接受了评估的险企中,有33家公司被“免检”,包括4家产险公司,21家寿险公司以及8家再保险公司。未参加 2017 年度 SARMRA 评估工作的保险公司,继续按照 2016 年度评估结果计算控制风险最低资本。


33家公司,或是2016年评估得分在80分以上者,或是存在各种特殊问题者,原因不一而足。



其中2家产险公司,15家寿险公司以及8家再保险公司都是因为2016年评估得分在80分以上而被免检的。


安邦保险集团旗下安邦产险、安邦人寿、安邦养老、和谐健康均被免检,而从2016年开始,富德生命人寿已经开始“免检”;股权问题悬而未决的中法人寿与新光海航人寿也被排除在了评估之外。


值得注意的是泰康人寿,其2016年评估得分85.43,2017年却依旧在评估范围之内。


对大量去年得分在80分以上的保险公司免检,不难看出本次的评估重点是那些2016年得分较低,风险管理工作还不完善的公司。这也使得本次评估的重点更加明确,更有针对性,也能节约保监会与保监局的人力物力。


免检的公司,尤其是去年评估得分在80以上的公司似乎可以松一口气了,不过也不能掉以轻心,保监会在《通知》中明确表示,未纳入 2017 年度评估范围的保险公司,若风险管理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保监会将根据监管需要,对其开展评估。


也有险企风险管理部门人士对于“免检”表示出了一定的“忧虑”:现场检查的压力虽然没有了,但一年多来对风险管理工作的查漏补缺,却也无法再提升SARMRA评分,以减少最低资本的需求。


个别被“免检”公司甚至已经制定了SARMRA评分提升的考核要求,如今,评估没有了,意味着相关人员拿高绩效的机会也没有了


保险公司按类型划分,保监局现场检查更具针对性


相较2016年的评估对象分配情况,2017年的分配,显然更加严谨,更有针对性:保险公司大多按类型划分,同类型险企或是同一集团的险企大多由同一保监局评估。


例如,中华联合财险、中华联合寿险均由山西保监局评估;北京保监局评估的中原农险、安信农业、安华保险、国元保险、阳光农业都是农业保险公司;河南保监局评估的农银人寿、交银康联、中荷人寿、招商信诺都是银行系保险公司。


这样的工作分配显然更加合理:不同类型的保险公司的特点与所面临的风险都不相同,不同的保监局很难全面了解,由同一保监局评估,既有利于保监局深入了解,提升评估的专业性,又降低了现场评估的边际成本,减少评估的差异性。


此外,每次的评估结果出来后,各种对比和排名总是不可避免,但其实,不同类型保险公司的对比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将同类型险企交由同一家保监局进行评估,实质上再次降低了不同类型保险公司之间的可比性,而突出了对相同类型保险公司风险管理工作的关注。


同一集团旗下险企划由同一保监局评估,也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保监局的评估成本,同时更便于保险公司做准备,避免了同一集团旗下公司由不同保监局交叉评估所带来的重复性工作,以及标准不同所造成的评估差异。


在地域的划分上考虑也颇为周详:保监局往往不会评估注册地在本省的保险公司,而其所评估的公司又往往集中于统一地区,既避免过度奔波,又提升了评估的客观性。


确立评估基准日,杜绝临时抱佛脚


确立评估基准日,也是本次评估的一大改进。


《通知》明确表示,评估基准日为评估进场日,保险公司在评估基准日三个月之前正式发布施行的各项制度及其实施状况方可作为评估依据。


这意味着,各公司无法临时抱佛脚,再也不会出现像2016年评估时那样,很多公司在保监局进场前才集中发布一批制度以应付监管的情况。


实际上,风险管理工作本来就应该是持续且贯穿于公司经营中的,评估基准日的明确,保监会一方面狠狠惩治了很多保险公司的拖延症;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对SARMRA评估的态度:并不是评估保险公司的应对评估的能力,而是要通过SARMRA评估切实提升保险公司风险管理能力,让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