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费大跃进后的一地鸡毛:业绩萎靡,股权易手,股东高管内讧,却只是未完待续行业动态

慧保天下—专业保险信息服务商 / 慧保天下 / 2018-12-21 11:11 /
监管风向陡变,保险业过去几年高速发展所留下的一些后遗症开始显现,屡见不鲜的《告公司全体员工书》把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矛盾一次次展示在人们面前;频繁更换的董事长、总经理,也显示了险企经营的不稳定性。一些曾经被高薪挖角的保险公司高管,却成为了董事会最不能容忍之人。 一切都在意

监管风向陡变,保险业过去几年高速发展所留下的一些后遗症开始显现,屡见不鲜的《告公司全体员工书》把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矛盾一次次展示在人们面前;频繁更换的董事长、总经理,也显示了险企经营的不稳定性。一些曾经被高薪挖角的保险公司高管,却成为了董事会最不能容忍之人。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因为大跃进之后总是难免一地鸡毛。



乱象1

股东、高管内讧不断


一段时间以来,多家险企发生所谓内讧事件,董事会与管理层互相攻讦,一次次刷新下限:


2017年6月底,正在休假中的华海财险董事会秘书、公司副总经理于晖收到被解聘的通知,并且所分管非车条线有关部门也被撤并。于晖对此事表示质疑,她在被通知解聘的第二天发布《告公司全体员工书》,直指被解聘非法无效。针对这一指控,华海财险于6月30日内部下发的《关于于晖重大失职和违纪情况的通报》中表示于晖存在“分管业务发展不力、分管部门管理混乱、违反公司管理规定”等重大失职和违纪情况。

 

2017年12月,据媒体报道,永安保险于月初召开董事会临时会议审议,决定解聘蒋明永安保险总裁职务。该会议召开几天后,亦有公司董事以董事长陶光强“不适合担任董事长”为由,提议召开董事会临时会议,审议“关于罢免陶光强担任永安保险董事长职务”的议案,但议案未获通过。12月21日,复星集团在其官网发布情况说明,指永安财险董事会审议并通过了解聘总裁蒋明的议案,该议案主要是根据蒋明同志年龄原因而提出,复星已聘任蒋明同志担任集团副总裁,并继续作为永安董事。

 

2018年1月,一封来自珠峰财险《关于免去李更总裁职务的通知》在行业内流传,通知显示,珠峰财险董事会临时会议决议,决定免去李更总裁职务,由董事长临时代行总裁职责。随后,疑似为李更在珠峰财险公司内部发布的《告公司全体员工书》也出现在大家视野中,称珠峰财险在临时董事会未通知其列席的情况下通过罢免其总裁职务决议。信中还指出,被罢免主要基于其与珠峰财险董事长陈克东理念与价值观有分歧,导火索为陈克东为掩盖窃取公章的事实。不过后来据媒体报道,当事人李更对写公开信一事表示否认。


而在坊间的传闻中,上述三家公司不过是冰山露出的一角罢了,股东与管理层不合的故事仍在多家公司存在。



乱象2

高管频繁更替


险企内部经营管理情况也可通过高层人事流动窥得一斑。根据保监会公布的任职资格批复,『慧保天下』进行了粗略统计,2017年至今,共有55家险企新任董事长获批,43家险企总经理获批。更有甚者,20余家公司在一年的时间内既更换了董事长,又更换了总经理。(详情见文末表格)

 

具体来看,大型国有保险企业的高层人事变动整体正常,多是因为主管部门的有意调整或正常的到龄退休等。例如,原国寿集团总裁缪建民调任人保集团董事长、总裁;原农行监事长袁长清空降国寿集团总裁。此外,亦有太保集团原董事长高国富、原总经理霍联宏分别更换为现任董事长孔庆伟、总经理贺青。

 

相对而言,中小公司的高层人事变动要更加频繁。寿险公司中,中邮人寿、农银人寿、君康人寿、中融人寿、英大人寿等在过去一年中董事长与总经理都发生了更替;财险公司中,也有中意财险、中石油专属、久隆财险、国泰财险等公司的新董事长和总经理获批。

 

甚至有的公司同一个高管职位,一年内就变更两次:和泰人寿,2017年5月,王浩获批担任总经理,11月,总经理又变更成为原人保集团副总裁李玉泉;百年保险资管,2017年1月,何勇生获批担任董事长,叶晓林获批担任总经理,7月,总经理又变更成为卜勇,12月,董事长又变更成为庄粤珉。



乱象3

股权交易多发


不仅仅是险企高管变更不停,就连不少险企的股东其实也在频繁地进进出出。

 

《是谁在搅动保险江湖?两年时间,上百家公司介入60家险企股权争夺》一文中,『慧保天下』曾详细梳理2015年至2017年7月的险企股权交易,发现约有60家以上险企发生股权变动,借由这些交易,上百家公司涌入保险领域,其中,有国资之间的进退配合、也有控股股东的左右腾挪,当然也少不了大资本系族的杀入、神秘资本的入主……

 

而股东的变更,尤其是大股东的变更,无疑将对险企内部经营管理产生重大影响,一部分高管的辞职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例如近期媒体爆出华贵人寿拟任总经理薛向刚已经辞职,而按照薛向刚自己的说法,其离开主要原因就是股东方面的变化。



寻根溯源1

曾经的保费大跃进


面对诸多险企暴露出的种种乱象,很难想象,就在前两年,保险业还是一个充满想象空间的行业,各种资本势力都争先恐后想要从中分得一杯羹。



如上图所示,从2013年到2016年,保险企业批设数量一路走高,合计数量达到51家,其中仅2016年就达到了创纪录的21家,国内知名资本大佬几乎齐刷刷汇聚保险业。

 

房地产巨头中,恒大、万达要属代表。2015年,恒大集团以近40亿人民币竞得中新大东方人寿50%股权,并更名恒大人寿;同样是在2015年,经过多次股权受让后,万达集团以11.55%持股比例成为百年人寿最大股东……

 

互联网巨头中,阿里系获得产寿及两张中介牌照,参股了众安、信美,同时还控股了国泰财险;腾讯也参股了众安、和泰人寿以及香港英杰华人寿,后来还获批了微民保险代理;百度、京东等其他互联网大佬也都纷纷在保险业涉足……

 

资本大量涌入的同时,保险业迎来了又一波保费大跃进,大量资产驱动负债型险企聚集的寿险业“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甚至以100%的增幅成长着,整个保险行业也在以一年增幅一万亿元规模保费的速度攀升……个别险企爆发似的增长又进一步助长了各类资本对于进入保险行业的热情。



寻根溯源2

业绩不振激化股东高管矛盾


保险市场大扩容,对于经验丰富的保险高层管理者需求激增,老板们求贤若渴,四处挖人,造就了行业新一轮的人事大流转不说,还直接推高了高管层整体的薪酬水平。『慧保天下』听闻某小型险企班子成员被某老板相中,对方开出的薪酬达上千万元。

 

不过这位人士最终还是不为所动,他心里清楚,老板开出高工资,是希望对方带来与高工资相匹配的营业收入,而这谈何容易。

 

但毕竟人往高处走,自己有一番作为的期许,老板热忱的眼神,美好的发展愿景以及超高的收入还是吸引不少保险公司人士选择了跳槽。

 

曾经为中国保险业输送了大量人才的人保、国寿、平安等,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被挖角风波后,凭借较优厚的待遇、强势的平台,已经建立了一定的人才壁垒。一些成立已经有些年头、积累了一定人才的其他大中型险企开始成为新一轮被挖角对象。(可参考《保险业人事大流转之,阳光成为新“黄埔军校”》一文)。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往往很骨感,一边是并不了解保险业的股东,一边是相对缺乏经验的高管;一边是股东短时间做大做强的过高期望,一边是高管面临竞争日趋激烈的残酷市场……尤其是伴随中短存续期产品急剧收紧,安邦等激进险企的发展路径变得不具复制性,种种幻想随之破灭,股东层与高管层爆发矛盾也就变得不足为奇。

 

某寿险公司高管用两个字解释种种乱象——浮躁。



监管出手

全面检视公司治理、勒令违规股权退出,强化高管资质管理


险企治理方面的种种乱象显然已经引发了监管层的高度重视,坊间流传的一份会议资料显示,保监会有关负责人曾在会上直接点名批评某些内讧险企,同时指出这折射出保险公司治理的不完善:


有的大股东深度控制公司的投资决策权、财务管理权等关键权力,通过各种手段绕开“三会一层”违规运作,凌驾于公司治理之上,形成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一言堂”的情形。

 

有的中小保险公司股东背景纷繁复杂,对保险行业不了解,期望不理性,向管理层下达的经营目标不切实际,导致经营层和管理层变动频繁。

 

有的公司董事会基本不了解保险发展特点和公司经营情况,无法起到对管理层的指导和约束作用。


好在,监管已经意识到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将“公司治理出了问题”视为保险行业种种乱象的根源所在,并将其列为需要重点整治的八大乱象之一,于2017年首次开展面向全行业的保险法人公司治理现场评估工作,并针对其中出现违法违规行为的十几家险企下发监管函,责令其限期整改。其中10家险企因个别股东违规持股,更是被保监会勒令限时清退,昆仑健康、长安责任、利安人寿、君康人寿以及华海财险等,均位列其中。

 

与此同时,监管还有意识强化保险高管的监管,于2017年末下发《保险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

 

针对保险公司的公司治理监管正逐渐从柔性引导向刚性约束转变,不过,在『慧保天下』看来,彻底扭转公司治理乱象还有赖于“保险姓保”理念对于保险行业价值观的重塑。被中短存续期产品,资产驱动负债型险企,个别险企在资本市场的肆意驰骋所扰乱的一池春水,也唯有在这些因素彻底沉入水底之后,才能真正恢复平静。



附:2017年以来保监会公布的险企董事长、总经理任职资格批复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