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地市21个项目近乎全覆盖,广东“惠民保高地”是如何炼成的行业动态
2021年末、2022年初,各地惠民保项目仍在加速落地,在市场分化、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等的多重诉求下,惠民保注定会持续受到瞩目。
那些试水早、力度大、范围广的区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后,现在的惠民保市场发展到何种地步?
继《浙江惠民保启示录》后,『慧保天下』这一次又将目光投向了广东。
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广东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无一不立在潮头,在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领域亦是先行先试。
2015年,深圳率先推出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采取“个人账户划扣+企业团体投保+个人自愿缴费”模式,成为惠民保类产品的雏形。2018年后,广州、珠海、佛山等地先后跟进,惠民保模式得以跑通并迅速在全国复制推广开来。
历时6年摸索,在广东银保监局、医保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广东辖内20个地市中,已经有19个地市(不含深圳,下同)推出21个惠民保项目,成为惠民保覆盖范围最广的省份之一,当之无愧的“惠民保高地”。
且由于发展早,广东省的惠民保发展历程堪称中国惠民保发展历程的典型缩影,惠民保在不同时期的演进路径均在广东清晰可见。其间,政府支持力度、参与主体、产品保障责任、投保门槛、健康服务等也历经多重变化,成为观察惠民保发展的最佳样本。
>>左右滑动查看<<
广东惠民保路径演进
辖区19个地市21个项目1204万人参保,先后经历模式育成期、单一承保主体期、共保模式成熟期、平台模式期
广东的惠民保项目覆盖有多广?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末,广东下辖20个地市已经有广州、珠海、佛山、惠州、梅州、汕尾、东莞、潮州、云浮、茂名、揭阳、湛江、河源、韶关、江门、肇庆、汕头、阳江、清远19个地市先后推出21个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项目,除中山外,近乎全覆盖。对于一个人口大省,这样成绩的取得殊为不易。
具体来看,2021年,广东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险承保人数合计1204.1万人,占基本医保参保人数12.9%。截至11月末,赔付人次16.8万,赔付金额7.1亿元,平均赔付率47.4%。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发展时间长,覆盖范围广,广东省21个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险项目的演变过程基本就是中国惠民保发展历程,先后经历模式育成、单一承保主体期、共保体模式、平台模式四大阶段。
①模式育成期:珠海大爱无疆平稳运行3年,参保率和赔付率最高
从2019年启动至今,珠海大爱无疆项目已经平稳运行3年。
2019年1月1日,由珠海市政府主导的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大爱无疆正式实施,保费标准为190元/人/年。自此,附加补充医保成为第三重医疗保险保障,珠海市逐步建立起覆盖全民的“基本+补充+附加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
为保证参保率,减少逆选择,项目运行首年采取组织团购、反向统一代扣的模式。据悉,2019年珠海市参加“大爱无疆”项目的参保人达到104万人,该基金支付7400万元;2020年“大爱无疆”投保人数共75.98万人,赔付支付1.1亿元;2021年大爱无疆参保人数达到83.5万,参保覆盖率达到40%,赔付率高达90%,其参保率和赔付率居广东之首。
②单一承保主体期:广州惠民保、佛山佛医保、惠州惠民保3个项目运行2年,由单一公司承保,风险自留
2019年年末至2020年年初,广东先后上线广州惠民保、佛山佛医保、惠州惠民保3个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险项目,均由一家保险公司独家承保。
其中,广州惠民保于2019年12月1日上线,由平安健康险承保。2019年12月24日,平安养老险在佛山市政府指导下推出佛医保,实行零门槛投保,成为继广州之后的又一个惠民保范例。2020年1月,太保产险推出惠州惠民保。并于2021年品牌升级为惠州太爱保。
③单一承保主体向共保体模式过渡:11个项目运行1年,多方协同
2020年8月至2020年年底,广东先后密集推出17个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险项目。其中,东莞市民保、云浮惠民保、湛江市民保、揭阳市民保4个项目均由人保财险单一主体公司承保。
但这一时期,考虑到产品隐含的承保亏损风险,政府部门、保险公司、平台等主体在承保招标过程中,项目选择由多家保险公司共同参与的共保体模式。例如,广州穗岁康、惠州惠医保、茂名市民保、梅州保尚保、河源市民保、汕尾善美保、韶关市民保、潮州市民保等8个项目均采用共保体模式。
④平台模式初显:6个项目2022年度新承保项目,多家第三方服务平台参与
2021年年底,广东推出5个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险项目,分别为江门邑康保、肇庆肇福保、汕头惠民保、阳江市惠民保、清远惠民保。
这一时期,惠民保项目平台模式初显。多家第三方健康服务平台、互联网流量平台积极参与到城市定制型业务中来,由单纯事后报销向一站式理赔结算发展,增值服务也向多元化健康管理进化。
例如,肇福保是全国首个首年面市同时实现“参保人身份事前校验+医保个人账户实时划扣+一站式结算+激活医保电子凭证赠送健康管理服务”四大功能的普惠型医疗保险项目,多家第三方服务平台均参与其中。
广东惠民保经验
政保协同,紧盯特殊群体,关注特殊疾病,优化使用经费四大路径助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险的火爆得益于诸多因素的推动。以广东为例,其政策支持及政府的有力介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紧盯特殊群体,提质扩面破解看病贵难题;关注特殊疾病,先行先试创新特药补偿;优化经费使用,科技赋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也是其项目多点花开的原因。
经验一:政保协同,量身打造各地专属保障
纵览广东21个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险项目,各地银保监部门和医疗保障局成立联合工作组,深度参与了各地项目保障方案设计。
其中,汕头、江门、肇庆等多个地市银保监部门和医疗保障局联合印发文件推动当地城市定制医疗保险发展。以2021年项目为例,广州、珠海、佛山、惠州、梅州、汕尾、江门、肇庆、汕头等9个地市为政府主导型项目。
经验二:紧盯特殊群体,提质扩面破解看病贵难题
在政策不断升温、市场多方努力协同加持的背景下,广东紧盯特殊群体,通过提质扩面的方式破解看病贵难题。
一是突破老年群体无法参保商业医疗保险的障碍。2021年度,广东共有274万名60岁以上老人参保,参保人数占比23%。今年1-11月,60岁以上群体赔付人次占全部赔付人次的36%,赔付金额占全部赔付金额的38%。
二是提升民政救助对象保障水平。如广州穗岁康2021年度项目,覆盖民政救助对象参保人超过5万人。江门邑康保项目,是国内首个财政补贴资助困难群体购买城市定制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的项目。
三是提升灵活就业人员保障。如广州穗岁康2022年度项目,在广州办理并持有《广东省居住证》且居住登记时间连续满2年的人员可以投保,有效提升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障水平。
四是提供照护服务提升失能人群保障。江门市邑康保项目在全国首创医疗保障加照护服务,对符合条件的失能人群提供每人每月400元的照护补贴。
经验三:关注特殊疾病,先行先试创新特药补偿
罕见病往往是重特大疾病,特效药治疗费用高企,存在“有药却用不起”的窘境。广州穗岁康、佛山佛医保、惠州惠医保等均覆盖“罕见病”人群。
2021年1-11月,穗岁康为多位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提供专属特效药费用保障,每针次特效药自费费用从55万元下降至17.76万元,个人医疗费用负担下降67.7%。佛山佛医保对121种罕见病患者提供定额保险金,惠州惠医保也对经罕见病诊疗协助网医疗机构确诊为罕见病的参保人提供最高20万元的风险保障。
此外,针对I型糖尿病患儿需要每日多次注射胰岛素,截至11月末,穗岁康为多位I型糖尿病患儿提供胰岛素泵及耗材待遇支付,患儿医疗负担率减轻80%。
经验四:优化经费使用,科技赋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基本医保个人账户的开放力度对参保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广东打通医保个账支付通道,有9个政府主导型惠民保项目均可以使用医保个人账户资金余额为自己及直系亲属投保,有效活化医保个账沉淀资金。
信息技术平台一站式结算能够让参保人少跑腿、充分享受指尖办事的便捷。广东参保人在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结算时,可直接通过医保系统实时完成赔付,不需自行垫付医疗费用后再申请零星报销,实现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大幅改善参保人就医结算体验。例如,珠海、广州和梅州是全国首批实现理赔一站式结算的地市,2021年广州理赔一站式结算比例高达98%。
广东惠民保启示录
险企头部效应明显,但参保率提升和可持续经营难题依然待解
广东惠民保根据各地基本医保参保情况、参保人健康情况、医疗支出,结合医疗需求释放、医疗费用自然增长等因素,科学设计专属保障方案,为全国各地惠民保项目摸着石头过河提供了经验。
但不容忽视的是,作为中国城市定制型普通医疗险发展大潮下的一个典型,广东诸多惠民保项目也面临着与其他区域同样的困惑。
从承保主体来看,广东21个惠民保项目形成了头部聚集效应,犹如车险市场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一般,几家大而强的头部公司占据了市场主要份额。
据『慧保天下』统计,21个惠民保项目中,中小公司完全被边缘化,除珠江人寿一家之外,其余承保主体均为头部公司,其中,人保财险更是凭借一己之力揽走揭阳、湛江、云浮、东莞4地的独家承保权。
从参保率来看,政府部门在惠民保项目上的支持力度,对参保率起着关键性作用,广州、惠州两地的实践便是例证。
据悉,广州穗岁康由广州市医疗保障局主导,广州惠民保2019年推出时由广州市医保局指导,“主导”与“指导”一字之差,但支持力度截然不同,这也表现在参保数据上,广州惠民保在3个参保年度内,参保人数最高时仅百万人次,而穗岁康第一个承保年度367万人投保。
再如惠州,惠医保由4家保险公司联合承保,并且由惠州市政府指导,而惠州太爱保由太保财险独家承保,无政府背书。两者对比,参保人数也极为悬殊。
从续保情况来看,由于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险产品为自愿投保,存在较大的逆选择风险。参保人当年如果没有享受到保障待遇,续保的概率就会降低,于是健康体陆续离开,而非健康体留下来,最终可能使得后期产品运营难以为继。
例如,珠海大爱无疆项目,在第二个和第三个承保年度参保人数分别为75.98万人、83.5万人,较第一个承保年度投保人数104万人大幅下滑。
如何能提高惠民保的续保率,并维持在一定的高水平,仍是一个待解的命题。
行业新形势下,人们对于惠民保有了更多期待,这是因为,在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背景下,惠民保的价值已经远非目力可及的一点保费和某些机构对大规模、低成本获客的脑补幻想。它的核心意义更在于较短时间内,商业健康险从承保到理赔,从保险本体到服务供应链建设完成了一次彻头彻尾的进化,为未来商业健康险弥合中国巨大的医、养、健保障服务缺口探索了可能路径。广东省的惠民保实践时间最久,覆盖面最广,更是当下大规模探索之下不可多得的样本之一。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