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险市场搅局者来了!起底7家“优等生”,细分市场王者涌现行业动态

很多人都说财险行业已经度过高速扩张的跑马圈地的时期,整体基本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行业效益和价值稳步提升,逐步进入发展的良性轨道。 行业整体好,不是真的好,三大头部公司的利润足以掩盖整个行业颓势,必须是很多市场主体都过得好,才是行业真的好。尤其是那些因为规模小,一直身

很多人都说财险行业已经度过高速扩张的“跑马圈地”的时期,整体基本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行业效益和价值稳步提升,逐步进入发展的良性轨道。

行业整体好,不是真的好,三大头部公司的利润足以“掩盖”整个行业颓势,必须是很多市场主体都过得好,才是行业真的好。尤其是那些因为规模小,一直身陷“马太效应”魔咒的中小险企——越来越多的中小险企凭借差异化定位、专业化能力成为真正的“小而美”险企,行业才算真正步入高质量发展的良性轨道。

答案是,近年来,这样的公司确实正变得越来越多,正深刻搅动财险业格局。有的险企找准细分市场,在行业增速低迷之时,依然保持快速增长;有的险企紧紧依托股东或地方政府资源优势,持续深耕,实现利润大丰收;有的险企不求规模但求效益,专注于能力进化,收获满满的“小确幸”……

 

01

泰康在线:集团子公司依托集团资源,科技+健康构建差异化特色

成立10年及以上的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从规模来看,依然在狂飙,以泰康在线为例,2025年是其成立10周年,自2022年保费破百亿,跻身中型财险公司行列之后,2024年,保险业务规模更进一步突破140亿元大关,在财险公司中的排名进一步提升,在所有非上市财险公司中,仅次于国寿财险、中华联合财险以及华安财险,排名第四。

 

业绩快速发展的背后,是该公司在构建的“保险+科技+大健康生态”布局,通过发挥保险优势、医疗优势、健康管理优势以及直赔服务优势等,打造大健康生态的闭环服务,同时在科技投入不断加码,让保险主业实现快速发展。

正如泰康在线总经理李朝晖在一次采访中所说:“泰康在线最大的优势就是背后的泰康保险集团,我们规划把这个优势发挥出来”。泰康集团旗下,人寿、养老、资管等客户无疑也具备大量车险、责任险、健康险的保险需求。

对于泰康在线来说,一方面,可以承接泰康保险的大量客户除寿险和财富管理以外的财产险需求,达成集团客户服务体系的完整闭环。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保险自带的流量属性,也助力集团获客,赋能其他板块的经营。

值得一提的是,泰康在线在科技赋能保险方面也持续发力。官网显示,在车险理赔方面,泰康在线以科技为驱动,打造了全流程线上理赔体系。如在报案环节,泰康在线推出“泰易赔”小程序、电话报案、语音机器人等多个渠道,方便客户快速报案;在查勘环节,利用AI技术,实现了客户的自助查勘,极大提升了查勘效率。

02

紫金财险:地方系险企紧紧依托地方资源,跻身中型险企,持续压降负债成本

紫金财险是一家中等规模的地方系险企,2022年保险业务规模首破100亿元大关,2024年保险业务收入128.31亿元,同比增长11%,在所有非上市险企中排名第五位,同期净利润4.83亿元,同比大涨109%,无论是规模还是利润,都成为地方系险企中的佼佼者。

其成立于2009年,至今已15年的时间,成立第四年起开始盈利一直持续至今,近五年保险业务收入年均增速也超过14%,不过其综合成本率表现不佳,2024年综合成本率仍达到100.7%,比2023年下降了超过3个百分点。

 

作为江苏省财政厅主管的保险公司,紫金财险非常注重和当地的合作,致力“打造地方险企高质量发展标杆”。其初期依托于江苏政府支持与地方股东资源优势,实现规模的快速扩张。近两年,紫金财险又提出“政府管理参与者、产业发展护航者、民生保障服务者、生态建设推动者”的功能定位,与江苏省的苏州、扬州、常州等各地级市都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加深合作。

除了发挥地方优势,紫金财险近年来也在持续优化业务结构,在责任保险、农业保险、意外伤害险等非车险领域进一步发力,2024年其车险占比48.5%,已从成立初期的八成降至不足五成。

此外,官网显示,紫金财险以成为“全国前列的保险综合服务和解决方案供应商”为愿景,聚焦于解决保费达成、降本增效、服务实体等“十道题”。

03

英大财险:资源系险企紧紧依托股东资源,突出专业化、精细化

英大财险一直以来被业内视为“富二代”险企,其背靠国家电网,股东优势明显。2024年其保险业务收入127.34亿元,同比增长2%,保费规模居能源系财险公司之首;净利润增速虽有所下降,但在75家非上市险企中排名第三,仅次于国寿财险和中华联合财险,可以说英大财险在2024年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作为“电力系”财险公司,英大财险最大的优势是充分依靠股东,发挥股东的业务潜力,与股东间的关联交易成为其业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偿付能力报告显示,2024年全年,英大财险由母公司产生的保费收入超五成。2021-2023年,关联交易保费收入占比分别为59.18%、51.72%、53.07%。除此之外,英大财险的车险业务主要来源于公车、电网职工车等方面,在行业职工车拓展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除了股东业务之外,英大财险表现优秀还得益于其一直强调“效益优先,兼顾规模”的策略,从近五年保险业务收入和净利润的指标来看,其经营较为稳健,2021年起其保险业务收入破百亿,净利润增速虽有所下滑,但其绝对数值始终排名行业前列。

深耕股东业务,离不开专业能力的提升。官网显示,近年来英大财险提出打造“电力行业保险专家、保险行业电力专家”的品牌形象,致力于走一条特色化、差异化、专业化发展道路。

 

04

中原农险:专业农险公司积极拓展非农业务,综合成本率低至92.6%

专业农险公司是财险公司中“小而美”的代表。2024年中原农险凭借12%的保险业务收入增速和59%的净利润增速,位列专业农险公司增速榜之首。

中原农险成立于2015年,是河南省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保险法人机构,由河南省内17家国有企业共同发起设立。作为专业农业保险公司,中原农险提出要做“中国最懂三农的公司”,近年来增速十分迅猛。2020-2024年,保险业务收入几乎每年都能上一个十亿的台阶。利润方面,五年内净利润分别为0.4亿元、0.36亿元、2.61亿元、2.66亿元、4.22亿元。颇为亮眼的是,2022年,其净利润大幅度跃升,同比增速高达625%。

 

此外,借助于降本增效,其综合成本率也在降低。2024年综合成本率为92.6%,较2023年的94.56%改善明显。

为持续发展,除农险本业外,中原农险还积极扩大非农领域保险保障业务,同样是利用自身的地方系险企优势,重点发展地方业务。以责任保险为发展重点,中原农险先后尝试开办了政府救助保险、食品安全责任险、燃气企业公众责任险、养老机构责任保险、环卫工人雇主责任险等业务,使得业务结构持续改善。

05

利宝保险:小公司杜绝“规模至上”,精算师领衔持续压降综合成本率

在外资财险公司中,利宝保险属于规模较大的一家。2024年其保险业务收入31.03亿元,同比增长6%;净利润1.47亿元,同比大涨465%。

利宝保险成立于2007年,其前身是利宝互助保险重庆分公司,也是第一家进入中国西部的外资保险公司。成立之初的十年,利宝保险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12年,经历多年探索后,股东利宝互助引入具有精算背景的中方团队,公司业绩开始逐步向好,到2020年,利润由负转正,2022-2024年,保持了三年的盈利,2024年的净利润更是同比大涨4倍有余。

 

利宝保险成绩的取得首先源于该公司对于“效益第一”的坚守,据悉,该公司通常不对分支机构的业务规模进行考核,反而对效益指标非常看重,以此推进分支机构甩掉心理包袱,积极推进降本增效。

除了坚持效益的经营理念不变,该公司也持续推进业务结构优化,车险业务占比不断下降——2024年占比为60%,相较最高时期的90%下降了近三成。

利宝保险也尤其注重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不断优化业务模型,提升定价能力,改善业务流程,提升运营效率,进而实现客户服务的智能化和个性化。

06

苏黎世保险(中国):不做车险专注责任险,突出国际经验专业化优势,综合成本率仅80.34%

国内财险从业者在提及财险公司经营时,常常会提到一个概念,即必须经营车险,因为不做车险就很难做大规模,没有规模就很难摊薄固定成本,但苏黎世财险以自己的经营实践证明,没有车险业务也可以活成“小而美”。

苏黎世保险是一个比较独特的存在,其不做车险,专注做产品责任险和董责险,在国际业务中,以雇主责任险为主要方向,在本地业务中,也是以责任险为主,整体占比大约占总业务的八九成以上。

从近五年保险业务收入和净利润来看,苏黎世保险增速较快,年均增速达到9.71%。同时,近五年净利润均为正,在中小财险公司普遍亏损的情形下,难能可贵。

 

苏黎世保险一个十分引人瞩目的指标是,综合成本率2024年仅为80.34%,2023年更是仅为67.69%,在行业中处于十分优秀的水平。这背后的秘诀之一可能是,苏黎世中国背靠其母公司苏黎世集团,在全球化服务能力方面极具优势,在细分领域可以做到“人无我有”。

官网显示,苏黎世保险的服务对象包括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外国客户、苏黎世全球客户在中国的机构、国内的大中型企业,特别是那些“走出去”的中国跨国公司。

对于那些具有国际业务的企业来说,苏黎世的全球网络能够为它们提供跨国的保险服务,确保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业务运营风险得到有效管理和覆盖。这一点对于需要在多个国家销售产品的企业来说非常难得,因为不同的国家可能会有不同的法律法规和市场风险,苏黎世保险能够提供的全球统一标准和个性化的地方解决方案,为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保障。

07

现代财险:独辟蹊径聚焦网约车车险,2024年车险业务大涨179%

现代财险近年来异军突起,2024年其保险业务收入10.73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车险业务更以179.01%的同比增速高居榜首。

 

自2020年引入滴滴、联想两家新股东以来,现代财险先后经历两个领导班子,经历两次战略转型,最初的转型之后,短期健康险逐渐取代企财险成为其主力险种,2021年、2022年,短期健康险连续两年成为现代财险第一大险种。

到2023年,现代财险战略再度生变,确定了“致力于成为新型出行生态风险管理专家”战略目标。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车险业务开始异军突起,保费收入超过责任险与短期健康险成为第一,企财险保费收入位居第四。

此后,现代财险高度聚焦新能源网约车市场,成为财险业具有特色的保险公司,目前其网约车车险经营范围在北京、青岛、广东、湖北、四川地区。根据官网介绍,车商、经代、个代、直客四大渠道实现了差异化发展,仅半年时间,现代财险个代签单保费突破亿元。现代财险是否能寻求网约车车险盈利模式以破解亏损难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出一条差异化发展道路,无疑值得关注。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