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万亿涉农贷款+3.46万亿农险保额,银行保险信托全出动互联网+
精准脱贫是中央确立的三大攻坚战之一,2020年全面消灭贫困,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要求,也是党对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已经从2012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至1660万人,“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得到解决,将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当前,脱贫攻坚已到了决胜时刻。为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各级机构部门都领受任务、加强动员,做好部署。金融业作为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的行业,更是责无旁贷。
中国银保监会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发展普惠金融,银行、保险、信托等机构在定点帮扶、低息贷款、风险保障以及慈善捐助等方面,因地制宜综合开展多种形式的扶贫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不含票据融资)余额33万亿元,同比增长5.6%;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为5.63万亿,同比增长10.52%。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扶贫小额信贷余额2488.9亿元,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641.01万户;扶贫开发项目贷款余额4429.13亿元,较年初增加336.8亿元。
与此同时,全国农业保险全年实现保费收入572.65亿元,为1.95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3.46万亿元,承保粮食作物面积11.12亿亩。涉农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实现保费收入4.1亿元,赔付支出8.3亿元,帮助20万农户撬动“三农”融资贷款138亿元。农房保险为1.4亿多间农房,提供风险保障3.6万亿元。开发扶贫专属农业保险产品147个,涉及22个省区的60种农作物。
为了解金融业助力脱贫攻坚的具体实践以及成效,近日,『慧保天下』受邀,跟随中国银保监会调研小组一行20余人先后走访甘肃、青海等地,亲眼见证无论银行业、保险业还是信托业等,都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摸索出多种有益模式,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良好示范作用。
金融业常常给人以“高大上”之感,但再高端的行业最终价值也要通过惠及民生来体现,特别是在全国“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更要接地气、挑重担、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做好定点扶贫,点对点帮扶,全方位带动贫困户增产增收
2010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定点扶贫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做好定点扶贫工作。
银保监会系统共负责内蒙古自治区察右中旗、察右后旗和甘肃省和政县、临洮县4个定点扶贫县(旗)的定点扶贫工作,基础相对薄弱,脱贫攻坚任务较重。
多年来,银保监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的战略部署,齐心协力,扎实苦干,定点扶贫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4个定点扶贫县(旗)中,内蒙古自治区察右后旗已经通过第三方验收,成功“脱贫摘帽”,其余3个县预计今年也将摘帽。
大寨子村的葡萄产业链扶贫,银保监会定点帮扶见成效。2015年9月,甘肃临洮县被确定为原银监会定点帮扶地。数年来,银保监会系统从资金扶助、集体产业培育等方面着手,帮助贫困户增收。
调研小组一行走访了临洮县龙门镇大寨子村,其位于县城东南10公里处,是全县14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下辖7个村民小组317户,2013年其建档贫困户有84户。
当地村民收入主要以种植玉米和马铃薯为主,传统单一的种植方式和产业结构,成为制约村民脱贫的重要因素。针对这种情况,银保监会出资支持农业发展的方式推动扶贫开发。
大寨子村葡萄是特色产业,目前,在银保监会的资金支持下,该村已经建立起钢架塑料大棚200座,其中100座已经投产,2019年又新建100座。生产的葡萄主要用于采摘、发展农家乐特色旅游及销往兰州等周边城市。此外,为了延长产业链,村民还尝试酿造葡萄酒,未来将发展“采摘+酿酒+电商”的综合型种植业。随着各项技术成熟,预计整个葡萄基地的收入达到100万元以上,丰收期收入可达到300万元。
在当地,银保监会及财政还共出资280万元折股量化,由贫困村和建档贫困户持股,直接为贫困户增加收入。除此之外,银保监会系统还鼓励村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
数据显示,到2018年末,大寨子村未脱贫者仅剩15户85人,其中,2019年计划脱贫13户48人。
金融机构定点帮扶稳步推进。除银保监会亲自上阵扶贫一线之外,各类金融机构也加入了定点帮扶的队伍。以中国平安为例,其2018年启动了百亿村官、村医、村教的“三村建设工程”,助力精准扶贫和智慧扶贫。在银保监会牵线搭桥以及甘肃银保监局支持推动下,平安产险还在2019年2月底选定临洮,与当地农产品加工公司联合打造了平安临洮百合产业产供销一体化帮扶模式,通过产业带动方式,将输血式扶贫改为造血式扶贫。
除平安外,太保产险甘肃分公司也积极响应号召,当地开设消费扶贫生产车间,并与临洮县政府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精准扶贫电商平台“彩虹计划”和线下购买多种方式消费扶贫,覆盖26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超1000人,提高人均增收达2000元。
银行资金发力,农担贷、拉面贷,低息贷款解农民筹资难燃眉之急
银行在金融业脱贫攻坚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2016年以来,多家银行机构设立了扶贫专项基金,通过低息甚至零息贷款等方式,解决农民筹资难等问题,帮助农民扩大生产和发展农副业,助推精准脱贫。
对农户种植业的小额贷款和针对经营主体的信贷产品,支持当地农户和机构低成本发展种植加工业。
以农业银行为例,2018年以来,农行临洮县支行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优化信贷产品体系,推出针对经营主体的“陇原农担贷”(10-300万)、“惠农E贷担保贷”(5-30万),和针对农户的“百合贷”“蔬菜贷”(30万元以内),由甘肃省农担公司或定西金控担保公司进行担保,大力扶持当地蔬菜、百合等的种植和加工贩运、销售等产业链发展。
农行临洮县支行负责人介绍陇原农担贷等产品
甘肃康勤薯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陇原农担贷”切实的解决了相关公司融资成本高的难题,2019年公司收购马铃薯120万吨,共带动39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占到总收购农户数量的1/6。
除扶持农业种植业发展外,当地银行机构在扶持个体户经营方面也狠下功夫。农行、中行、农商行等银行机构针对当地“拉面经济”创业者普遍缺乏资金支持的现状,还推出拉面扶贫产业贷。据调研了解,截至10月末,各银行机构发放拉面贷笔数超3700笔,总额已超6亿元,有力支持了当地拉面经济的发展。
保险产品创新,农业保险化解农业风险,提升脱贫保障
保险机构结合自身产业特征,精准扶贫手段更加趋向多元化。传统农业抵御风险能力差,长期以来靠天吃饭。近年来,保险机构与地方政府合作承保农业种植险、养殖险,向贫困地区居民赠送意外保险、医疗保险等,从机制上为贫困区提供风险保障。数据显示,2018年,农业保险以572.65亿元的保费收入,为近2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3.46万亿元。
天气指数保险发挥作用。百合作为临洮县特色作物甚是“娇贵”,太晒不行,雨水太多也不行。天安财险联合当地政府开展天气指数保险,在深入研究多年天气数据的基础上,制定了干旱和强降水巨灾指数保险方案。除此之外,天安财险、华农财险还分别捐赠200万元保费、国投泰康信托和长安信托各捐赠50万元保费,累计保费500万元,保额5000万元。
当地天安财险负责人介绍道,在天气指数保险保单期限(2019.7.15-2019.9.30)内,临洮县洮阳镇五爱村国家基本自动气象站所记录的总降水量为279.7mm,超过了预定的220mm的赔付线,预计赔付金额共158.8万元,目前已陆续到账。
“防贫保”解除后顾之忧。脱贫并不意味着扶贫工作的结束,因病、因灾、因学返贫经常性发生,若不加以防范,会出现贫困人口减量与增量并存的尴尬局面。为预防此类情况出现,青海省民和县引入太保产险的“防贫保”模式,县财政按照每人80元的标准出资1000万元,实行多退少补、余额结转下一年方式管理使用,为当地12.5万的非高标准脱贫户及非贫低收入户的返贫隐忧提供保障。
太保产险联合医保局对在对纳入监测范围人群的自付药费比例进行监控,一旦出现农户的自付药费超过其收入水平的情况,由保险公司派人前往核查,依据不同数额的医疗费用开销赔付不同比例。在农户因意外或住院的无劳动能力期间,保险公司监测到后反馈给政府机构,由相应机构启动政策性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
据了解,截至目前,太保产险已在湖南、河北等16个省市开展试点,为全国4000多万临贫易贫人群提供防贫托底保障。
金融机构通力协作,打造成功产业扶贫模式,扶贫关键点全方位覆盖
金融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和重要支撑,金融机构通力合作,发挥各自资金融通或风险管理的优势,打造出了成功的产业扶贫模式,全面助力精准扶贫。六位一体牛产业保险、和政县八八啤特果集团金融支持尤为典型。
六位一体牛产业保险成效明显。近年来,临洮县创新性的提出了“政府+银行+企业+协会+贫困户+保险”的六位一体牛产业扶贫模式,即政府引导、银行支持、企业带动、协会组织、贫困户参与和保险保障。通过各类贷款累计筹措资金8500万元,向全县6665户贫困户投放良种母牛8900多头,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
天安财险临洮支公司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保险保障服务,2019年,承保基础母牛5283头,涉及农户约4565户。截止2019年10月31日,基础母牛累计赔付金额113.5万元。
“六位一体”的产业精准扶贫模式,以突出产业增收为重点,打造产业闭合发展链条,让农户买牛有资金、养牛有保障、卖牛有出路,全力保障扶贫产业的健康发展。
和政县八八啤特果集团金融支持则是更加综合。和政县地处海拔2200-2400米的山区中,生长着一种独特山珍“啤特果”,被评为“甘肃省十大名果”。上世纪90年代,和政县政府秉承“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群众”的思路,引进资金建成了八八啤特果集团。
目前,该公司整合零散果农土地一万多亩,建成种植基地产业园并发展集种植、观赏、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每年为群众支付土地流转金400多万,并实现180名贫困群众家门口就业。
金融机构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支持作用。2019年,农行、国开行等银行机构为该公司发放贷款7700万元,实行4.35%的基准利率。人保财险为种植基地提供保额为1650万的风险保障,2019年4月份因冰雹灾害共赔付50万元,其中赔付给啤特果集团18万元。平安产险为当地贫困户捐赠总保额为9600万元的综合意外险,覆盖贫困群众200人次,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情况出现。
融资问题、风险保障问题,始终是扶贫工作当中重中之重的问题,而这些也恰恰是包括银行、保险、信托等在内的金融业最擅长之处,金融业理应在脱贫攻坚中发挥更大作用。可以看到,经过多年摸索,其中很多模式已经渐渐成熟,在具体实践中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何将这些模式进一步提炼、推广,将成为考验金融业扶贫下一阶段工作的重中之重。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