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江湖,车险再迎巨头祸乱时代政策解读

老大寸步不让,“车险是公司立业之本,输不起,但有些地方正在输。这种局面必须改变,守不住阵地的干部就不要干了。”

在严苛的监管中,车险市场的份额争夺游戏仍在继续。

老二给出了千万重奖,指定地区“2017-2019三年市场份额增长6个点,一把手奖励2000万封顶”

老大寸步不让,“车险是公司立业之本,输不起,但有些地方正在输。这种局面必须改变,守不住阵地的干部就不要干了。”

寡头垄断的时代,整个车险的江湖秩序全系巨头之间的博弈。

君不见,二次商车费改后车险经营主体们连片的亏损,人保平安两大巨头承保利润超越行业。标准化、大市场、不掌握客户信息等诸多特征下,车险更是成为互联网、汽车巨头垂涎所在,“攘外必先安内”的战略宗旨下,保住份额、甚至扩大优势的王道,被巨头们视作通向未来的有力保障

这注定是一场你死我活,乃至不顾一切的份额争夺战。

风云再起

平安发力份额争夺战

人保坐地阻击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平安之心路人皆知,自2009年平安超过太保坐稳第二把交椅后,心心念的唯有“龙头”之位。随后几年中,坊间不时传出,平安启动“超人计划”——寿险超国寿、财险超人保。

曾经财险市场的短暂繁荣,暂缓了巨头间的战争,然而并未改变车险市场的基本逻辑。如果财产险市场注定是一个寡头垄断的市场,大公司通吃,小公司只能专注细分领域,那么对于大公司而言,努力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就是无需犹豫的选择。这是一场利益之争,也是一场荣誉之战。

二次商车费改的契机,再度引发了财险巨头间的博弈,只不过这一次,他们面对的环境更加复杂,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更多。“安内”的战略下,“攘外”也成为必须考量的要素。

从数据来看,似乎印证了上述观点。2017年前三季度,财险行业共实现车险保费超5400亿元,同比增长10.48%。与二次费改前的2017年前6月数据相比,人保财险增速虽低于行业水平,但仍然从前6月的8.75%增长至10.05%。平安产险则一直保持了高于行业水平的增速,并且从费改前13.64%提升至16.14%。

从市场占有率来看,2017年前6月,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市场份额分别为32.77%、22.33%。而根据前三季度数据显示,人保财险市场份额提升至32.92%,而平安也提升为22.6%。

市场竞争的加剧,已经引发监管高度警惕。9月20日上午,保监会财产险部在南京召开治理车险市场乱象座谈会华东片区会议时,财产险部主任刘峰亦再次表态,除表示要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外,还点名批评人保、平安两大车险巨头:

“人保、平安等大公司带头出手,破坏市场,甚至影响行业声誉……人保、平安是近一阶段违规的主力,要重点打击。”

即使是这样,人保财险、平安产险的份额抢夺战仍未停止。平安产险已经“火力全开”,并对地处市场竞争激烈地区且市场份额占比较低的A组机构提出了“2017-2019三年市场份额增长6个点,一把手奖励2000万封顶”的激励政策。

而人保财险总裁林智勇在总公司10月份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也直言:“车险是公司立业之本,输不起,但有些地方正在输。这种局面必须改变,守不住阵地的干部就不要干了。”并表示,车险是全公司的事,一损俱损,谁也不能置身事外。要打破部门壁垒,一切以公司大局为重。谁成为车险发展的障碍就把谁搬掉……显示了对于车险市场份额“寸土必争”之态。

寸土必争

平安的“阳谋”与人保的尴尬

战争到了这种层面,一城一池之得失都显得尤为关键,在平安车险保费增速整体高于人保财险的态势下,其也正在各个省市努力拉近与人保的距离,其中,在上海、广东等地,已经实现市场份额反超,此外,在以东三省为代表的部分地区,其市场份额虽仍然不及人保财险,但承保利润已经实现超越。

行业交流数据显示,前三季度,行业车险保费收入超5400亿元,共实现承保利润超100亿元。其中,人保财险原保费收入近1800亿元;平安产险原保费收入超1200亿元,二者合计市场份额近六成。而从承保利润来看,人保、平安分别实现约80、40亿元,两家合计便已超出整个车险市场承保利润。

具体来看,2017年前三季度,人保、平安车险保费收入前十地区中,有九个地区相同,部分地区保费相差不到20亿元。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人保财险在江苏、广东、浙江、山东及河北五大省份保费超过百亿元,而四川省也接近百亿元紧随其后。作为共和国保险长子的人保财险依靠其深厚底蕴、副部级央企优势在这些一线省份早已扎稳脚跟。

再看平安产险,全国仅广东省保费突破百亿,超过人保,不过差距并不大。

从市场份额上看,保费收入前十地区中,人保除广东、山东、河南外,都占据了当地市场三分之一以上的份额。经济发达的江浙一带一直是人保的保费重镇,这两个省份的分公司也一直人保财险内部的优秀代表。但不难看出,江浙一带同样是平安的主要保费来源地。

上海市场是人保财险的一大缺憾,其在上海车险市场的占有率仅18.31%,不仅丢掉了第一的位置,还次于总部在上海的太保产险(21.81%)。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在一些非保费重镇,如东三省,平安产险虽非市场份额第一,但2017年前三季度的承保盈利情况却已经胜过人保财险。例如,前三季度,吉林省车险保费21.87亿元,与人保22.31亿元仅相差0.4亿元。然而,收获承保利润1.6亿元,人保仅为0.35亿元,不足平安四分之一。吉林、黑龙江的情况也如此。

战未来

且看平安的底气VS人保的手段

不同的特质、机制,乃至性格,决定了平安、人保的未来注定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模式。

先说平安,它的成功来自于体制、来自于渠道、来自于战略、来自于机遇……渠道上,平安最先开启了电销模式;战略上又瞄准了私家车这一市场。然而,光靠这些还远远不够,平安的底气还来源于庞大的高质量代理人队伍以及综合金融集团旗下其他业务板块的支持。交叉销售一直是平安业绩中闪亮的字眼,2017年上半年产险交叉销售仍占比近16%。

与其说平安的崛起代表着国内个人消费能力和消费理念的升级,不如说是平安适时选择了正确的发展策略。如今的平安,重宝押注科技赋能,要做一家科技驱动型企业。

再看人保,获利于体制,但同时也受限于体制。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家保险公司,人保拥有的不仅仅是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强大的传统渠道优势及网点优势更是国内任何一家财产险公司都无法媲美的,法人业务优势也是其他险企所不具备的,这些都为人保财险发展带来了可观的业务量。然而在费用高企、代理人流动性大、私家车市场发达的今天,人保也不得不努力削弱对传统渠道的依赖性。

如今,人保在坚守传统业务的同时,也已开始发力个人车险,借鉴平安经验,从快速铺设电销网销队伍和平台,到祭出人保金服这一杀器,也踏上了互联网金融与科技这条道路。

林智勇的讲话中也提到两点具体的转型战略方向,即私家车和地面团队:

车险重中之重是家用车,有些地方虽然车险份额第一,但家用车已输了。用劣质业务争来的第一不算第一。

要改变观念,加快转型,用创新推动发展。明年不建立地面团队的市公司,一把手免职。要以当年抓三个中心的决心抓地面团队建设。

短时间内,两大车险巨头间的战争仍将持续,但放眼不远的未来,伴随越来越多互联网巨头的切入,战局势必愈加扑朔迷离。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