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润暴涨救不了偿付能力:险企偿付能力充足率普遍下滑,仍有4家机构风险综合评级为C公司动态

净利润暴涨,但偿付能力仍现普降

2025年前三季度,受益于“报行合一”、投资收益暴涨等因素,保险行业净利润创历史新高,受此影响,净资产也普遍出现上扬,但这些并未能多数险企改变偿付能力充足率普遍下滑的趋势。三季度末,仍有1家人身险公司、3家财产险公司风险综合评级为C级。
 
资本短缺已然成为困扰行业发展的首要因素,如果净利润暴涨、净资产普遍提升, 都无法彻底扭转偿付能力下滑困局,行业究竟该如何拯救偿付能力充足率?
 

净利润暴涨拉升净资产,但偿付能力仍现普降,华汇人寿偿付能力仍不达标

 
披露2025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的72家人身险险企的净资产,整体实现增长,平均净资产同比增长率约为12%,中位数增长率约为8%。这与投资收益增加,净利润普遍显著增长,进而增厚净资产有关。
 
大型公司凭借稳定的盈利和资本注入,拉动行业整体水平,约有70%的险企实现净资产正增长。但中小型公司增长乏力,部分公司甚至出现大幅负增长,显示行业内部资本积累不均衡。
 
尽管净资产在增长,大部分险企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却依然在下滑。
 
72家人身险险企中,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的行业平均值约为175%,中位数约为145%,较2024年同期的平均值182%和中位数151%略有下降。
 
具体来看,50家寿险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同比下滑,约占整体的65%。反映出行业面临一定的资本压力,可能与新会计准则切换、业务扩张及投资环境变化相关。
 
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的表现略优于前者,行业平均值约为235%,中位数约为210%,同比也呈小幅下降趋势,其中31家险企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同比呈下降趋势,约占四成左右。
 
但同期,72家人身险企中,只有9家险企出现亏损,大多数险企不仅实现盈利,还实现了利润同比显著增长。
 
风险综合评级分布显示,AAA级公司占比约14%,AA级公司占比约18%,A级公司占比约11%,BBB级及以下公司占比约57%。其中,BB级和B级公司合计占比约40%,表明较多中小险企资本充足率偏低,风险抵御能力较弱。值得注意的是,C级公司仅有1家,需关注其潜在风险。
 
在寿险行业中,切换新会计准则的公司与未切换公司表现存在差异。已切换会计准则的37家公司,多为头部险企、银行系险企,以及部分其他类型中小险企,这些险企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平均值约为161%,中位数约为139%,同比下滑公司占比达70%;未切换会计准则的35家公司,以中小公司为主,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平均值较高,约为290%,中位数约为150%,但同比下滑公司占比也超过60%。
 
这与新会计准则体系下,使用即期国债收益率曲线作为折现率计算参数,而非过去的750天移动平均国债收益率曲线,低利率下,这导致险企折现率加速下滑。
 
此外,未切换公司中AAA的高评级占比更高,但风险分布更分散,BBB级及以下公司占比超过70%,反映其风险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寿险-已切换或部分切换新会计准则险企:
 

**注:红色名称为金融工具、保险合同均切换为新准则的险企,黑色名称为仅金融工具切换为新准则的险企
 
寿险-未标注、未说明切换新会计准则险企:

整体情况与人身险类似,3家险企偿付能力仍不达标

 
共有86家财险公司披露了2025年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就净资产而言,财产险公司与人身险公司相似,都实现了净资产的普遍增长。86家纳入统计的产险公司净资产平均同比增长率约为10%,中位数增长率约为7%。
 
头部公司净资产规模庞大,拉动行业整体水平,但仍有约25%的公司净资产同比下滑,部分中小公司因承保亏损或投资回报下降面临资本侵蚀。
 
与人身险公司类似,财产险公司净资产普遍增长的同时,其偿付能力能力充足率却依然在下滑。
 
根据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的行业平均值约为350%,中位数约为250%,较2024年同期的平均值380%和中位数260%有所下降。
 
86家产险公司中,共有44家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同比下降,主要受车险业务竞争激烈、灾害赔付增加等因素影响。
 
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平均值约为380%,中位数约为270%,同比也呈现小幅下滑,相应也有一半左右的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
 
但同期,只有8家财产险公司出现亏损,大部分险企不仅盈利,且盈利较去年同期显著增长。
 
风险综合评级显示,产险行业风险分布较分散。AAA级公司占比约9%,AA级公司占比约20%,A级公司占比约15%,BBB级及以下公司占比约56%。其中,风险综合评级为C级的公司有由原来的4家降为3家:安华农险、前海财险、亚太财险,显示这些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仍然不达标。另有一家东吴财险,未披露相应数据。

1
3